行业资讯 化妆品 资讯详情
重组胶原蛋白争议再起:可复美成分标注引行业震动
 胶原蛋白 2025-05-26 11:30:10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护肤品功效性需求的提升,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的护肤产品迅速崛起。这一技术被认为能更精准地模拟人体胶原蛋白结构,但其市场热度与检测标准建设间的差距正引发关注。5月24日,某社交平台博主发布报告质疑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的核心产品成分含量问题,事件迅速成为行业焦点。

  一、检测结果差异凸显行业标准缺失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胶原蛋白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该博主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显示,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精华”中相关成分仅占0.0177%,且未检出关键氨基酸甘氨酸。这一数据远低于国家《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要求的0.1%非微量成分标注下限。而巨子生物则引用行业标准YY/T 1947-202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称多批次检测结果均显示胶原蛋白含量在0.27%-0.28%之间,双方数据差异悬殊。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重组胶原蛋白的定量检测尚未形成全国统一标准,企业与第三方机构采用的不同方法学可能加剧争议。行业分析指出,技术透明度不足或成为消费者信任体系构建的最大障碍。

  二、成分标注合规性争议升级

  涉事产品外包装成分表中,“可溶性胶原”仅位列第七位,且未明确标注为“重组胶原蛋白”。这种命名差异引发市场对成分真实性的质疑。根据法规要求,若实际含量低于0.1%则需归入“其他成分”,但企业主张其符合备案审核标准。

  事件曝光后,可复美股价在5月23日下跌5.72%,至5月26日开盘再跌8%,报70.1港元/股。与此同时,另一头部企业曾公开质疑重组胶原蛋白概念存在过度营销现象,行业竞争格局因技术争议陡然复杂化。

  三、监管介入与市场反应同步发酵

  西安市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涉事产品展开调查,而巨子生物正委托权威机构进行复检。公司强调博主检测未使用企业提供的原料样本,且方法未经验证。这一回应进一步凸显了行业在技术规范方面的滞后性——从生产到检测均缺乏可追溯的标准化流程。

  2024年财报显示,巨子生物营收达55.39亿元,同比增长57%,毛利率高达82%。如此亮眼业绩下爆发的质量争议,或将倒逼监管部门加速标准制定进程。

  事件总结

  此次可复美成分争议不仅关乎单个企业的信誉风险,更折射出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在技术认证、检测体系及信息披露方面的系统性短板。随着市场集中度提高与资本密集涌入,如何平衡技术创新速度与质量管控力度,已成为决定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命题。从长远看,建立透明的国家标准和第三方监督机制,或是重建消费者信心的核心路径。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胶原蛋白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