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机械 资讯详情
无取向硅钢技术革新引领智能装备与新能源发展浪潮
 人形机器人 2025-05-22 20:10:19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钢铁材料的创新应用成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作为行业领军者,宝钢股份在2025年5月22日召开的第四届无取向硅钢应用技术大会上,集中展示了其突破性研发成果,以高性能材料支撑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战略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

  一、突破技术极限:全球首发极薄规格无取向硅钢打破行业天花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宝钢股份此次发布的B10AHV900M牌号产品,以仅0.1毫米的极薄厚度(相当于A4纸厚度)实现铁损P10/400值低于9W/kg,成为全球首个突破这一技术“天花板”的无取向硅钢材料。该产品的研发攻克了高合金含量与超薄规格难以兼得的世界性难题:通过创新成分设计、工艺路径优化及极窄窗口控制,成功将涡流损耗降低至传统0.5毫米厚度的1/25,并确保高强度与稳定性能。目前,这一产品已进入新能源汽车顶级车型供应链,预计年内将为联合电子等电机厂商提供批量供货支持。

  二、赋能智能未来:人形机器人专用材料实现国产化替代

  针对人形机器人的精密需求,宝钢同步推出AHR系列无取向硅钢产品。该系列产品厚度最小可达1毫米以下,满足机器人关节电机对高磁感、轻量化与高频响应的严苛要求。例如,单台人形机器人需搭载近50个微型电机,其核心部件灵巧手空心杯电机及无框力矩电机均依赖此类材料支撑。此前该领域长期依赖进口产品,而宝钢通过工艺创新将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实现国产替代突破。

  三、拓展应用边界:无人机与新兴领域展现广阔市场前景

  除工业机器人外,宝钢还针对低空经济开发了专用无取向硅钢材料。其优化的800-1000Hz高频性能,可使无人机电机在高速运转下保持高能效,显著提升续航能力。此外,在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厚度仅0.2毫米的超薄规格产品已开始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电动牙刷等小型精密电机制造,推动消费电子行业能效升级。

  四、产能升级助力产业需求:宝钢加速新能源汽车材料供给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宝钢于2023年建成全球首条专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产线,设计产能50万吨/年,并在武汉启动第二条生产线(规划年产能55万吨)。两条产线投产后,可全面覆盖驱动电机用高牌号材料需求,预计到2026年将支撑国内8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高端电机生产。

  总结:技术突破重塑产业生态

  从人形机器人关节的精密控制到无人机的高速飞行,再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革新,宝钢股份通过无取向硅钢的技术突破,正在重新定义关键材料在智能装备领域的应用边界。其以“超薄、低损、高强”为核心的研发路径,不仅解决了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更推动钢铁工业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占据战略制高点。随着产线产能逐步释放及下游应用场景持续扩展,这一技术革新将为全球高端制造业注入更强动能。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人形机器人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