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港口作为外贸物流枢纽的作用日益凸显。2025年开年以来,辽港集团依托东北地区核心转运节点优势,通过强化资源整合、创新服务模式、深化产业协同,为国产大件设备出口构建全链条港口服务体系。数据显示,1-5月大连港集装箱码头完成地铁车厢等10件大件货物装卸,营口港单月装运60余辆工程车辆驶向东南亚,各港区累计作业大件设备超32万吨,展现出强劲的外贸增长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制造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营口港依托大件设备专用泊位与堆场资源,通过精准对接腹地客户需求实现服务升级。4月以来该港六公司深入东北三省制造业企业调研生产计划,提供从集港到出运的全流程港口解决方案,单月完成3600吨工程车辆出口东南亚。针对超长、超重设备作业需求,营口港提前规划前沿堆场并优化资源配置,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将运输成本降低15%以上。凭借专业能力,该港区今年已实现大件设备吞吐量同比增长27%,创下单件520吨设备装船纪录。
大连港集装箱码头通过优化船舶调度与作业衔接,在五一假期期间连续完成3艘次地铁车厢及风电设备装卸。其创新实施的"节前预案+动态调整"机制,使单件平均作业时间缩短20%,1-4月累计处理大件货物34件,同比激增3.25倍。散杂货码头分公司则以拼船业务为核心抓手,联合物流商与船公司定制化服务方案,截至当前已完成80艘次设备拼装发运,吞吐量突破15万吨。通过整合港口仓储、装卸及多式联运资源,有效提升了装备制造业的出海效率。
大连长兴岛港主动延伸服务链条,在港区建设设备组装平台,为腹地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制造-加工-转运"一体化解决方案。该模式使设备转运距离缩短30%,助力某风电企业年节省物流成本超千万元。借助区域风电产业发展的东风,长港口针对周边企业开展定制化推介,1-5月风电设备作业量同比增长48%。通过强化与装备制造商的战略合作,港口已发展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临港加工转运基地。
辽港集团持续深化"一港六区"协同机制,以大连港为核心枢纽联动营口等港区形成网络化布局。其开发的智能调度系统可实时监控货物状态与船舶动态,使大件设备在港中转效率提升40%。通过建立客户需求快速响应机制和风险预警体系,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作业效能最大化。截至5月中旬,辽港集团今年累计完成外贸设备出口超2.2万立方米,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稳定高效的物流支撑。
结语
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点,辽港集团通过专业化码头建设、多式联运网络优化和产业服务深化,持续提升大件货物作业能力。在装备制造全球化竞争中,港口正从传统装卸节点升级为综合服务平台,以更高效的物流保障、更精准的服务供给助力国产设备拓展国际市场。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辽港集团将持续释放资源潜能,为"中国制造"扬帆出海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