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1日,我国中东部地区迎来新一轮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面对严峻防汛形势,水利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强化监测预警、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和细化灾害防御措施,构建起多层次的防洪减灾体系,为保障区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水利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根据最新气象与水情分析显示,5月21日至23日期间,四川东南部、重庆西部、贵州东南部、湖南中部东部、湖北东部等多地将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受其影响,长江上中游干流及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黄河中游支流大黑河,西江支流柳江、郁江、桂江及北江支流连江,太湖及周边河网等主要江河将出现显著涨水过程。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防汛抗洪压力陡增。
水利系统要求相关地区严格落实分级分部门防汛责任制,确保“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御网络有效运转。各级水利部门需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加密雨情水情监测频次,利用卫星遥感、智能预警平台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预报,并通过多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实时风险提示信息。
针对水库这一防洪工程核心环节,水利部门明确要求严格执行“三个责任人”(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监测预警、调度方案、应急预案)。特别强调对中小水库、病险水库实行全天候动态监控,增派专业技术力量开展渗漏排查与应急加固,坚决避免因工程失守引发次生灾害。
在山丘区集中区域,水利系统将“叫应”机制纳入防御体系核心环节。通过建立“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响应模式,确保预警信息直达基层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各地需细化落实“转移谁、何时转、转何处”的具体方案,并在危险区域设置临时安置点与应急救援通道,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工地,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汛期施工规范,对基坑、边坡等高风险部位实施加密巡查。同时建立施工人员紧急撤离预案,在强降雨来临前暂停高空作业、深基坑开挖等危险工序,确保人员与设备双重安全保障。
此次强降雨应对行动彰显了我国水利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的快速反应能力。通过科学统筹流域治理、精准布控薄弱环节、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有效降低了灾害风险系数。未来还需持续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基层应急处置水平,为筑牢防汛抗洪安全防线提供长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