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稀土高新区”),一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的变革正在释放强劲动能。通过精准施策、主动服务,该区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与储能产业快速崛起,为区域经济注入澎湃活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服务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卧龙包头永磁电机产业园的投产案例生动展现了稀土高新区的高效服务模式。园区储能生产车间采用智能化生产线,仅需半小时即可完成一个储能集装箱组装,其单箱储存能力达4800度电——相当于普通家庭四年的用电量。目前,该产业园具备年产5200台新能源汽车电机、3万台工业永磁电机、1300台风力发电机及1.5GW储能系统的产能,其中储能产值占比超50%。从项目立项到全面投产仅用时9个月的“包头速度”,背后是政府与企业无缝衔接的服务机制:在前期考察阶段,当地部门高效协调资源,助力企业快速掌握产业生态;建设期间通过全程代办、政策宣讲等举措,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稀土高新区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服务体系。今年,为保障8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该区推行“包联领导+招商小组+责任部门”的分级管理机制,并建立定期调度与走访制度。通过每月不少于1次的重点项目服务走访,聚焦手续办理、建设进度等关键环节,形成跨部门协作合力。例如,在华宏“年产2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项目建设中,针对用地规划难题,高新区主动协调迁移6亩土地上的加油站和垃圾处理站,避免因局部障碍导致20余亩土地资源浪费,确保项目用地完整性与规划效率最大化。
稀土高新区以“强链补链”为抓手,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产业集群效应。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推动金蒙汇磁、大地熊等企业形成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闭环。例如,围绕储能系统与汽车电机生产需求,政府主动对接订单资源,帮助本地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行“一窗通办”,减少企业时间成本,助力其专注研发与生产。这种模式下,企业不仅获得政策支持,更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条,实现协同发展。
总结:
从项目落地的“包头速度”到服务机制的创新突破,再到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生态构建,稀土高新区以营商环境优化为支点,撬动了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增长。通过“服务找企业”的主动作为,政府角色从“管理者”转变为“赋能者”,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支持,既解决了用地、审批等现实难题,又激发了市场活力。未来,这种政企深度融合的模式将持续释放新动能,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可复制的经验范本。(202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