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各领域,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浙江省近日发布《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系统性政策设计与精准施策,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省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1.2万亿元,并在核心技术、产业集群和企业竞争力方面形成领跑优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浙江省提出分阶段目标:今年起至2027年,将培育3家千亿级链主企业和30家百亿级龙头企业,覆盖芯片、服务器、大模型等全产业链环节,并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及未来产业先导区。政策特别强调对研发强度企业的支持——对研发投入占比超3%且增速达20%的企业,按上年度研发费用比例给予财政补助。
为解决人工智能企业融资难题,《若干措施》提出依托省科创母基金三期等资源,构建规模超百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通过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同时鼓励地方争取国家创投基金子基金落地,形成多层次投融资体系。
突破传统人才评价框架,浙江省将代码贡献度、开源社区影响力、“千卡/万卡级”训练经验等作为核心指标。例如:年薪超100万元且具备5年研发经验者可认定为省级领军人才;承担300万元以上横向课题的团队负责人也可获得相应资质认证。这一机制旨在加速吸引实战型技术骨干与顶尖团队。
政策通过“算力券”“语料券”等工具降低企业使用成本:采用自主算力服务可获合同金额30%的补助,最高达800万元;非自主算力则按10%补贴。同时计划到2027年培育100家省级标杆用云企业和千个示范场景,并支持建设可信数据空间与高端标注平台,为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资源保障。
围绕基础模型和垂直领域模型,《若干措施》设立专项补助机制:单个项目最高可获1000万元省级财政支持;由省级创新联合体牵头的重大项目则通过省市县联动获得3000万元资金。此外,“模型券”政策允许地方按合同金额的30%给予企业最高500万元补贴,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场景落地。
政策成效展望
该政策以系统性制度设计破解人工智能发展的“卡点”,通过产业链协同、资本撬动、人才激励和要素保障四大支柱构建创新生态。到2027年,预计形成千亿级企业带动、百亿级集群支撑的产业格局,并为全国AI发展提供浙江样本。未来三年将是政策落地的关键窗口期,其成效将直接影响浙江省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的地位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