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0日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
今日,交通运输部宣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批准成立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港口码头分委会(ISO/TC 8/SC 46),秘书处首次落户中国。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全球港口领域标准化工作迈入新阶段,为推动国际航运合作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ISO自成立以来首个专注于港口码头领域的专业技术委员会,该分委会的成立填补了全球港口基础设施与规则体系标准化的长期缺口。中国凭借在港口建设与运营中的深厚积累,成功争取到秘书处主导权,展现了在全球航运治理中的话语权提升。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3个国家作为积极参与成员国、27个观察国加入这一平台,覆盖范围广泛。
分委会将以港口码头生产作业流程优化、系统智能化建设及绿色技术应用为核心方向,推动制定国际标准。通过整合各国在自动化装卸设备、低碳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成果,该机构将促进港口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硬联通),同时建立统一的操作规范与数据交换规则(软联通)。这种双重路径设计不仅提升跨境物流效率,更助力实现《巴黎协定》框架下的碳减排目标。
作为秘书处承担国,中国将依托自身在智慧港口和绿色码头建设中的实践经验,牵头组织技术研讨会与试点项目。通过共享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模式、新能源船舶靠泊方案等创新案例,我国正积极推动建立系统性更强的国际标准体系。分委会规划中特别强调,未来三年内将优先完成智能调度系统接口规范、岸电设施安装指南等关键标准的制定工作。
当前23个积极参与成员国涵盖主要海运国家与区域经济集团,观察国数量达27个,这种广泛参与性为标准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定期举办国际专家论坛和技术工作组会议,分委会将持续吸纳各方建议,确保标准既符合技术前沿趋势,又能兼顾不同发展水平经济体的实际需求。
总结:
此次ISO港口码头分委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国际航运规则跟随者向制定者的角色转变。以标准化为纽带,该机构将加速全球港口在设施互联、绿色转型和智能升级方面的协同进程。随着首个技术文件草案的启动编制,一个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港航生态系统正逐步成型,这不仅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支撑,也为全球供应链稳定与低碳航运发展贡献关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