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降价潮席卷市场 带状疱疹疫苗竞争进入新阶段
近期国内自费疫苗领域迎来显著变动,以带状疱疹疫苗为代表的预防性接种服务价格出现大幅调整。内蒙古、山东等地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费用较去年下降超40%,国产减毒活疫苗价格亦同步调降。这一波降价潮背后,折射出市场供需失衡与企业策略分化,更暴露了我国成人疫苗接种率长期低迷的深层问题。
当前国内上市的两款带状疱疹疫苗——进口重组疫苗(葛兰素史克)和国产减毒活疫苗(百克生物)——在不同地区呈现明显的价格博弈态势。例如内蒙古乌海市将两剂次进口疫苗费用从3260元降至1652元,而同区域的国产单剂疫苗仍维持原价1369元;河南济源市则仅对国产疫苗实施降价至706.5元。这种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反映出企业正通过区域试点争夺市场份额。
尽管两款疫苗均属自费接种范畴,但推广效果未达预期。数据显示,国产带状疱疹疫苗在2025年一季度暂停新批次生产,进口产品批签发量同比下降76%至仅6批次。同时,代理进口疫苗的智飞生物面临存货激增问题:其存货总额从2022年的1.92亿元升至2024年的222.2亿元(主要受HPV及带状疱疹疫苗拖累),2025年一季度仍维持在219.1亿元高位。销售预期的调整更凸显市场困境——原计划三年内完成的206亿元销售额,现延长至2029年目标216亿元。
我国带状疱疹疫苗接种覆盖率远低于国际水平。研究显示,截至2024年9月,全国4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仅0.79%,60岁及以上群体中最高(北京)也仅有0.54%。对比美国同年龄段41.1%的接种率,差距悬殊。高昂费用是关键阻碍:进口疫苗降价前全程费用达3260元,在广州相当于一位退休人员月养老金收入;而国产单剂虽降至700元左右,但老年人对疾病认知不足、担忧不良反应等因素仍抑制需求。
除价格因素外,我国成人疫苗接种体系存在结构性短板。多数社区医疗机构缺乏针对成人的规范接种流程,工作人员数量、冷链设备及激励机制均不匹配需求。例如北京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预防接种门诊认为现有人员不足,且对禁忌核查和异常反应处置的指导缺失,导致基层医生推荐意愿薄弱。
当前降价虽短期刺激部分地区疫苗库存告急(如内蒙古某社区医院需月底补货),但长期来看仍面临认知普及、支付能力提升及服务网络优化的多重挑战。若无法解决接种率不足的核心矛盾,企业或陷入低价竞争与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未来行业需通过政策引导、公众教育及基层服务能力升级,方能释放潜在市场空间。
总结:降价潮折射出带状疱疹疫苗市场的复杂图景——在区域价格战背后是供需失衡的深层危机。如何平衡企业盈利与公共卫生需求,提升适龄人群接种意愿与可及性,将成为决定这一预防医学领域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