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保险行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中面临多重挑战,其中"内卷式"竞争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从监管部门密集出台规范措施到行业协会发起自律倡议,再到市场主体主动探索差异化经营,全行业正通过多维度改革破解过度竞争困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保险机构已达239家,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3万亿元,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亟需构建良性竞争新生态。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当前保险业存在多维度的过度竞争现象:在销售渠道层面,经代渠道和网销平台为争夺有限资源陷入费用战泥潭;产品领域呈现同质化价格比拼,定期寿险等标准化产品出现极端定价;资产管理端则因投资策略趋同导致资产配置格局雷同。这些现象背后折射出行业转型阵痛期的适应性难题。
保险业的内卷本质是发展动能转换期的必然产物:当保费增速从过去的两位数增长放缓至2024年的5.8%时,部分市场主体延续粗放式经营惯性,在客户需求升级与供给创新滞后的双重挤压下被迫选择"短平快"的竞争路径。数据显示,仅A股五大上市险企保险代理人规模就超过138万人,人力结构失衡加剧了市场争夺的白热化程度。
监管部门通过制度设计构建竞争新规则: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整治"内卷式"竞争后,银保监会连续出台多项规范措施。在产品端实施预定利率上限管理,在渠道端强化"报行合一"监管,在销售行为层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这些举措有效遏制了恶性价格战和账外利益输送等乱象,推动行业经营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创造。
破解内卷需多维度系统性变革:在产品创新方面应建立基于客户分层的精准研发体系,如针对银发群体开发适老型健康险;销售渠道要探索"保险+"生态融合,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服务附加值;投资端需突破固收依赖症,培育另类资产配置能力。头部机构已率先布局:某寿险公司通过构建健康管理生态圈将客户续保率提升18%,验证了价值经营的可行性。
总结来看,在宏观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保险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优先的关键转型。通过强化行业自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有望逐步破除"内卷式"竞争怪圈。这种转变不仅关乎行业自身健康发展,更是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保障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已显现积极信号:2025年16月人身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4.3个百分点,预示着行业正在走出过度竞争的阴影,迈向更可持续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