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保险行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规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保险业的“内卷”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保险业内卷的表现、成因以及破局之道,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2030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保险业内卷现象在多个维度上均有体现,主要集中在销售渠道、产品设计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在销售渠道方面,过度增加费用支出以争夺有限的销售资源,导致渠道成本不断攀升。例如,部分保险公司为了抢占银行网点等优质渠道,不惜投入高额费用,使得渠道竞争愈发激烈。在产品设计上,同质化现象严重,同一类型产品的保障范围高度相似,只能在价格和费用上展开竞争。如定期寿险、重疾险、百万医疗险市场都有价格非常“极致”的产品,这种价格战不仅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还可能导致长期赔付风险升高。在资产管理方面,资产配置格局的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部分险企难以摆脱对传统投资模式的依赖,缺乏创新和差异化。
保险业内卷现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保险行业分析从市场结构来看,寿险行业进入“客户需求升级但保费增速放缓”的转型期,传统粗放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险企缺乏新增长点,各公司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采取各种竞争手段。在产品创新方面,部分险企缺乏足够的资源投入到产品创新中,造成产品同质化,进而引发价格战等“内卷式”竞争。此外,过去通过激进定价,以“资产驱动负债”模式迅速做大规模,投资端“短钱长投”等模式快速扩张的路径被严监管封堵,但部分企业仍未摆脱路径依赖。从经营理念来看,部分险企过于强调保险业的“金融”属性,追求快速大规模的融资和投资,以赚取利差为经营目的,不愿意研究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而是追求把一个产品卖给所有人。这种模式在保险产品供给短缺且消费者保险意识没有觉醒的时代是可行的,但在新发展阶段,这种模式就难以持续。
保险业内卷现象的危害不容忽视。在销售端,过度竞争导致渠道成本飙升,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出现亏损情况。例如,部分险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投入高额费用,导致销售成本大幅增加。在产品设计上,激烈的价格战使部分险企忽视精算定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导致长期赔付风险升高。此外,“内卷式”竞争导致资源过度集中于渠道争夺和费用投放,对客户需求洞察、产品精细化的研发投入不足,行业陷入低水平重复竞争。例如,部分险企在产品设计上缺乏创新,仅仅通过更换产品名称来应对市场竞争,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还可能导致市场信任度下降。
面对业内卷现象,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险企自身都在积极行动。监管部门通过完善法规和政策,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保险机构违规成本。例如,监管部门多次发文要求各渠道严格遵循“报行合一”要求,即保险公司在产品备案时提交的费用假设必须与实际经营中支付的费用保持一致,使险企不能再通过“内卷式”竞争、不正当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行业协会积极引导险企加强自律,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例如,多地行业协会发布“反内卷”倡议书,要求杜绝价格战、虚列佣金、手续费恶性竞争、账外支出、诋毁同业等行为。险企自身也在积极探索差异化竞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例如,部分险企通过深入研究国际上低利率市场的产品和经验、开发细分市场产品、建设跨界生态圈等方式,逐步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态势。
五、总结
2025年,保险行业在面临内卷挑战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破局之道。通过监管部门的规范引导、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督以及险企自身的创新探索,保险业内卷现象正在逐步改善。未来,保险业需要继续坚持大保险观,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不断优化保险供给,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险企应积极探索差异化竞争,加强产品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保险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