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西藏林芝市最南端的墨脱县,一片片翠绿的石斛种植基地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近年来,该县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和创新机制,累计投入3185.31万元建成400亩石斛种植基地7个,实现产业创收334.32万元。通过党建引领、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育的多维赋能,墨脱县将林下经济中的“小石斛”发展为带动群众增收的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石斛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墨脱县以党组织为核心构建“全链条协同发展模式”,推动石斛种植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转型。当地党组织联合多个行政村成立集体经济实体,引导农户深度参与种植、管理及销售环节。通过建立“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工作机制,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并引入专业团队优化产业规划与技术培训体系。这种模式有效整合了资源、凝聚了力量,使石斛产业摆脱了传统农业的零散状态,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为突破石斛种植的技术制约,墨脱县构建起“政府+企业+科研”的创新协作体系。通过制定专项招商引资政策,引入龙头企业建立核心示范基地,规范种苗繁育与种植标准,并依托生物技术攻克深加工难题。目前研发的果胶软糖、口膜片等系列产品已进入市场试销阶段,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这种“保护性开发+科技转化”的路径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为墨脱兰科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支撑。
墨脱县坚持“引智”与“育才”双轮驱动,打造石斛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优势。通过校地合作共建研究平台,柔性引进专家团队驻点开展种苗繁育等关键技术攻关,累计培育122.7万株优质种苗。同时,依托本地培训体系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服务体系:组织专家进村授课45场次,培训群众750人次;整合科技特派员、企业技术员等力量形成“中心+队伍+基地”的服务网络。这些举措培养出一批既懂理论又具实操能力的本土人才,为产业长远发展储备了核心竞争力。
墨脱县以石斛产业为抓手,在生态保护框架下走出了一条特色经济振兴之路。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合力、科技赋能突破瓶颈、人才培育夯实基础,该县不仅实现了林下资源的价值转化,更探索出高原地区绿色发展的创新样本。未来随着产业链的持续完善和市场开拓力度加大,这片生长在雅鲁藏布江畔的石斛产业,将继续书写乡村振兴与生态富民交相辉映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