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多地密集出台养老产业支持政策。随着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加速构建,金融机构正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大关,叠加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助力,养老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养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近期,广州、陕西、深圳等地率先推出系列举措,加速推进养老金融发展。广州市联合多部门发布《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围绕12个重点领域明确任务分工;陕西省则提出到2028年实现县区级养老服务全覆盖,并力争打造全国领先的创新试点模式;深圳市聚焦养老金管理、产业金融服务等17项具体举措,为构建“老有颐养”城市样板提供路线图。这些政策从资金供给、风险防控、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系统性布局,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养老产业发展格局。
国家统计局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到2050年老年群体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养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把握机遇,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健康管理服务、适老化产品研发等领域加速布局。金融机构则通过信贷支持、保险产品创新等方式强化资金保障,推动"银发经济"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2024年12月,央行等九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建立适度竞争、有序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截至当前,全国已有超过40家上市公司涉足养老产业,涵盖医疗健康、智能设备、养老服务等多个领域。深圳等地试点显示,通过整合银行信贷、保险保障和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已形成"投融贷保"一体化服务模式,有效解决养老机构融资难、运营成本高等痛点。
A股市场40余只养老概念股年内平均涨幅2.21%,妙可蓝多、豪悦护理等个股上涨超40%。从一季度经营数据看,中国人寿以288亿元净利润居首,同比增长近四成;浙江医药、新和成实现利润翻倍增长。在融资端,爱尔眼科、恒瑞医药等12家企业获得超亿元杠杆资金加仓。机构预测显示,科沃斯、华兰生物等企业2025年净利润增幅将达88.64%至18%,印证了养老产业的持续成长性。
当前我国已形成"政府引导金融赋能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机制。未来需进一步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强化县域服务网络建设,并通过科技手段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随着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和资本持续加码,养老产业将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多元化需求的高质量服务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与金融市场精准发力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养老产业正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型。通过深化金融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服务质效,必将加速形成银发经济新增长极,助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社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