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成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随着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的深化,国内企业正通过战略合作与技术研发推动生态体系构建,为未来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这一进程中,材料创新、系统集成与场景落地成为关键突破口,驱动行业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进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企业间的深度合作正推动技术转化效率提升。近期,传化集团旗下新安股份与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达成战略合作,聚焦材料研发创新、产业应用落地及生态体系构建三大方向。双方将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重点突破柔性材料、感知系统和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瓶颈。
行业分析显示,在2024至2025年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将主要聚焦于研发迭代与供应链优化阶段,市场规模受限于小批量试产。然而,随着2025年后技术成熟度提升和成本下降,规模化量产将成为可能,推动产业加速进入商业化探索阶段。业内专家指出,硬件成本降低、大模型算法迭代及数据积累的协同效应将为人形机器人打开工业与家庭场景应用空间,2025年有望成为其量产元年。
作为全球领先的硅基材料企业,新安股份依托40余年的技术积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实现了多维度突破。其自主研发的有机硅材料凭借生物相容性、轻量化与耐极端环境等特性,成功应用于仿生结构设计和复杂工况稳定性优化。目前,公司已围绕机器人的六大核心系统——仿生系统、感知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执行器及动力电池——形成完整解决方案,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例如,在柔性抓取领域,通过模拟肌肉组织的材料解构与创新设计,开发出高仿真性轻量化组件;在智能触控方面,则实现了硅橡胶材料与信号传输功能的集成,为机器人感知能力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本体设计、运动控制及数据采集等领域已实现显著突破。其研发的机器人具备精准环境识别与复杂任务执行能力,尤其在技能作业模块展现出广泛应用潜力。通过整合“大小脑”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该中心正推动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向更高维度迈进,为工业巡检、医疗辅助及家庭服务等场景提供可靠技术储备。
此次战略合作的深化不仅凸显了新材料在机器人领域的核心地位,更体现了产业链协同对加速商业化落地的关键作用。新安股份表示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革新与产品升级为行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联合创新中心等伙伴共同完善生态体系。随着成本下降和技术成熟,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边界将进一步扩展,在制造业、服务业乃至特殊作业场景中释放巨大价值。
总结
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人形机器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能积累期。材料创新与系统集成的双轮驱动,叠加政策支持和资本加速入场,为行业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量产元年的临近,标志着这一新兴领域即将迈入规模化发展的新纪元,而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将成为其从概念走向现实的核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