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其他 资讯详情
南宁市构建“家门口“养老服务新格局 全域推进高质量养老体系建设
 养老 2025-05-13 09:40:10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4年底,南宁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53.85万,老龄化率突破18%,其中高龄老人占比超18%。面对日益严峻的养老挑战,《南宁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规定》于今年5月正式实施,通过设施网络化、服务多元化、保障体系化的创新实践,打造"家庭为基、社区为托、专业服务为支撑"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让全市老年人在家门口即可获得医养结合、智慧赋能的高品质养老服务。

  一、织密设施网络 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养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南宁市以设施建设为基础构建全域覆盖的服务体系。在城区范围,新建住宅小区严格执行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建设"四同步"标准,单处服务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已建成小区通过购置、改造等方式补齐短板,确保每个社区均能接入"15分钟养老服务圈"。农村地区依托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互助站点,整合村社资源将养老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目前全市25个街道已建成具备全托、日托等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55%的乡镇设立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12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实现新建用地配建率100%,46处配套用房完成民政部门移交。

  二、创新服务模式 实现"医食住行"全场景覆盖

  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与生活照料服务,《规定》构建起多层次服务体系。在医疗保障领域,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签约合作机制,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巡诊、急诊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推动形成"小病社区治、康复居家享"的医养结合模式。生活服务方面,创新推出"长者饭堂""流动助浴车"等便民项目,60岁以上老人可享受助餐补贴,经济困难失能老人获免费助浴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吃饭难、洗澡难"问题。

  三、科技赋能管理 打造智慧养老南宁样本

  依托信息化平台提升养老服务精准度与效率。建成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集成紧急呼叫、健康监测、服务预约等功能模块,已接入20家服务商和1597名护理员数据,实现居家上门服务全流程监管。该系统还承担着19.2万名老人高龄津贴发放等基础管理职能,并通过"一键呼叫""线上点单"等场景应用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在数智化转型方面,南宁正推进"人工智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计划建设不少于100个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和10个康养综合体项目。

  四、强化兜底保障 完善特殊群体支持体系

  针对分散特困供养、低保家庭中的失能高龄老人,《规定》明确政府补贴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同步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覆盖全市1.7万名重度失能人员,参保人年均减负超2万元。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与专项培训并举,累计为养老护理、健康管理等关键岗位核发证书3629人次,开展补贴性培训3028人次,着力破解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难题。

  结语:

  《南宁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规定》的实施标志着该市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迈出坚实一步。通过设施建设标准化、服务供给多元化和智能监管常态化三重发力,南宁正加速构建"普惠均等、智慧精准"的养老服务体系。未来随着嵌入式康养综合体项目的持续推进,以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深化完善,全市老年人将获得更加安全便捷、温馨可及的养老服务体验,为全国探索超大城市养老难题破解路径提供有益借鉴。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养老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