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12日,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联合多部门及关键省份在长沙召开专项会议,针对战略矿产资源出口管控作出系统性部署。在全球资源竞争加剧背景下,我国通过构建全流程、多层次的监管网络,进一步筑牢战略资源安全屏障。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矿产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此次由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牵头组织的会议,汇聚了包括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个中央部门及内蒙古、江西、湖南等7省区主管部门。会议明确指出,战略矿产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和地缘博弈焦点,其出口流向直接关系国家安全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主要稀土、钨、锡等稀有金属的生产和贸易国,仅2024年相关品类出口额就超过千亿元规模。为此,会议强调必须通过全链条管控严防资源外流风险。
在监管架构设计上,会议要求各部门依据职能分工形成闭环管理:自然资源部强化开采源头审核,海关总署加强口岸查验技术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规范冶炼加工标准。各地方政府需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台账,动态监测从矿山开采到成品出口的每环节数据流向。特别针对广西、云南等边境省份,会议提出要运用大数据分析与物流追踪系统,实现运输环节可视化监控。同时要求企业完善合规体系,定期接受联合检查以确保符合国家安全审查标准。
为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会议决定建立跨层级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开采许可、加工产能、运输轨迹等12类核心指标,并设置风险预警阈值。各地方需在6月底前完成重点企业摸排,对合规薄弱环节实施"一企一策"整改方案。公安与安全部门将联合开展专项行动,严打非法交易网络,确保管控政策执行刚性约束。
此次会议标志着我国战略矿产资源管理进入精准化、智能化新阶段。通过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监管网,既保障了关键资源的战略储备能力,也为全球供应链稳定贡献中国治理方案。未来随着技术手段与制度设计持续优化,我国在战略性资源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