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所在的行业联盟近日对近期达成的美英贸易协议提出尖锐批评,认为这一协定将削弱本土汽车产业竞争力,并可能为未来国际谈判埋下隐患。该协议允许英国车企以低于北美邻国的成本向美国出口整车,引发底特律制造商对产业链布局和成本控制的严重担忧。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根据美英贸易协议条款,英国汽车制造商每年可享受10万辆配额内的10%进口关税,这一额度几乎覆盖了其去年对美总出口量。相比之下,墨西哥与加拿大依据《美墨加协定》(USMCA)向美国出口的同类产品仍需承担25%的关税。分析指出,英国汽车的低成本优势可能促使车企将部分生产转移至欧洲市场,进而威胁北美供应链中约半数零部件必须来自本地的规定。
福特公司公开表示,受关税影响已上调墨西哥产车型售价,并预计2025年前因此新增25亿美元成本。通用汽车则预估其成本将增加40亿至50亿美元,丰田也预警未来半年可能面临12亿美元的额外关税支出。尽管企业计划通过调整供应链和定价策略缓解部分冲击,但行业领袖担忧长期来看北美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将被削弱。
行业组织特别强调,若此类优惠准入机制成为与亚洲及欧洲国家谈判的范本,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当前美国对进口汽车维持25%的基础关税,而符合USMCA规则的北美产车享有免税待遇。然而英国车企通过更低关税获得市场准入,打破了原有贸易平衡,恐迫使本土制造商在跨境生产布局中处于不利地位。
白宫近期延长了对北美零部件的免税豁免期,却未同步调整整车关税结构。这种选择性政策导致产业链企业面临双重挑战:既要遵守严格的本地化生产规则,又要应对竞争对手通过低关税渠道抢占市场份额的压力。汽车行业普遍认为,此类碎片化的贸易协定将长期困扰全球供应链规划。
总结
美英贸易协议的争议凸显了汽车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复杂博弈。当英国车企获得特殊关税优惠时,北美制造商不仅面临成本上升与利润挤压,更担忧未来谈判中失去既有优势地位。若此类政策持续扩大适用范围,可能倒逼企业重新评估全球产能分配,最终影响美国汽车工业的长期竞争力和就业稳定性。在关税壁垒与自由贸易协定交织的新格局下,汽车行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战略调整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