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锂矿板块在资本市场表现亮眼,与持续下行的碳酸锂价格形成鲜明对比。4月24日,锂矿概念指数中的七成个股实现上涨,其中多只个股涨幅显著。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对锂矿行业未来走势的广泛关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碳酸锂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截至4月24日收盘,锂矿概念指数中的21只股票共有15家实现上涨。永杉锂业在开盘10分钟左右直线拉升涨停,江特电机涨超6%,天齐锂业约涨5%,另有多股跟涨。自2024年9月以来,锂矿指数处于震荡走高的行情之中,从3000多点出头涨到了如今的3800点左右。
与锂矿股上扬不同的是,不论是锂矿还是锂盐,近来都处于持续跌价的状态。4月23日,电池级碳酸锂跌落7万元关卡,截至4月24日报价6.96万元/吨,2025年以来降幅超7%。锂矿价格也在继续小幅下跌,4月23日,中国锂辉石精矿(6%CIF)报780—800美元/吨;国内现货锂辉石品位3.0—3.5%报760—790元/吨度,品位5.0—5.5%报9901030元/吨度;锂云母品位2.0—2.5%报700—770元/吨度。
在2024年,不少锂矿企业由盈转亏,业内仍在等待锂价起飞。例如,某锂业巨头实现总营业收入189.06亿元,同比减少42.66%;亏损20.74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141.93%。另一家锂业龙头实现总营业收入130.63亿元,同比减少67.75%;亏损79.05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208.32%。然而,某锂业公司释出的一季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预计盈利8200万元至1.23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8.97亿元。
业内普遍认为,过剩仍是2025年的主基调。4月国内碳酸锂供需预期偏松,供应相对充足而需求相对不足,库存量在持续累积。当前下游材料厂的长协及客供比例较高,仅以刚需采购为主,对零单采购的需求比较弱。锂盐厂的报价虽然有所松动,但和下游的预期采购位仍存在较大分歧。
目前,外购原料生产碳酸锂已经是亏本生意。外购锂辉石和锂云母精矿来生产碳酸锂的日度现金生产成本分别为7.46万元和7.79万元/吨左右,生产利润为负。中国锂辉石、锂云母及盐湖生产碳酸锂(一体化)的季度现金生产成本分别为5.3万元和6.3万元及3.19万元/吨左右,生产利润为正。
2025年1—3月,中国锂辉石进口数量为169.2万吨。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88.1万吨,从南非进口30.2万吨,从津巴布韦进口20.9万吨。目前非洲在产的锂矿项目总计在产产能243.6万吨锂精矿,其中包含仍在产能爬坡的项目。2025年目前新增已投产项目有多个,预计较2024年产能新增73万吨。不过非洲锂矿项目的开发由于基建落后、政策变动等原因,实际投产进度往往不及预期。
总结:尽管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锂矿股却逆势上涨,这反映出市场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复杂预期。一方面,行业基本面承压,供需格局未改,过剩仍是主基调;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业绩改善,市场情绪回暖。未来,锂矿行业将面临洗牌,企业需在成本控制和产能扩张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应对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