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工业硅期货价格延续震荡下跌走势,4月17日主力合约SI2505最低触及8970元/吨,创下上市以来新低。当前市场呈现供需失衡加剧、库存高位承压的局面,行业正面临新一轮洗牌考验。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工业硅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工业硅周度产量维持在7万吨以上水平,西北地区头部企业虽已启动减产计划,但西南新增产能加速释放形成对冲。据测算,月度总产量可能达到31万吨,在不考虑库存情况下接近下游需求上限。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云南、四川等地进入丰水期,西南产区电力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显现,部分小水电企业存在复产预期,供应端收缩力度或被削弱。
光伏产业链终端需求明显降温,多晶硅环节面临产能过剩压力,头部企业开工率受自律协议约束维持低位。有机硅DMC价格持续下行至12800元/吨附近,行业亏损面扩大导致开工率降至65%以下。铝合金领域传统淡季叠加房地产市场低迷,需求端改善动能不足。多重利空因素下,工业硅现货成交价已跌破9100元/吨关键支撑位。
截至4月17日,期货仓单规模达69831手,叠加社会库存后总量超75万吨。当前市场呈现"量价齐跌"特征,贸易商捂货惜售与终端按需采购形成僵持局面。高库存压力迫使部分企业采取"点价销售"模式应对现金流压力,进一步加剧价格下行风险。
新疆地区平均现金成本约10000元/吨,西南地区成本区间在1100013300元/吨。尽管行业整体陷入亏损,但具备自备电厂和优质矿产资源的头部企业通过规模效应将单吨成本压缩至9000元以下,仍保持较高开机率。这种结构性差异导致价格战持续,中小产能加速退出市场。
总结来看,工业硅市场正处于"增产跌价库存减产"的负反馈循环中。虽然西北地区已有部分企业主动限产,但西南新增产能释放与丰水期成本优势仍构成供应压力。需求端在光伏装机增速放缓、有机硅库存积压等多重制约下难有显著改善,价格底部或需等待大规模被动减产后才能形成支撑。短期内期货价格可能继续测试8500元/吨关口,行业格局重塑过程将伴随产能出清与资源整合的长期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