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食品 资讯详情
国内牛肉市场回暖:周均价“五连涨“释放供需调整信号
 牛肉 2025-04-21 12:50:32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4月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牛肉批发市场周均价已连续五周环比上涨,累计涨幅超7%,同时白条牛、活牛价格同步企稳回升。这一趋势被解读为肉牛行业供给端收缩与政策扶持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分析认为国内肉牛产业可能迎来结构性拐点。

  一、价格持续回暖凸显供需关系改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牛肉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2025年4月1117日当周,牛肉批发市场均价达61.62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0.4%,延续五周连涨态势。白条牛批发价同期从58.79元/公斤升至61.4元/公斤,活牛价格环比亦呈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短期反弹显著,当前牛肉批发均价仍同比下降7.4%,显示市场仍在消化前期供需失衡的影响。

  二、产能收缩与进口减少形成双重支撑

  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国内肉牛存栏量同比减少4.39%,母牛存栏下降直接导致新生犊牛数量缩减。叠加牛肉进口量同比下降11.6%(2025年一季度数据),市场供应端压力得到缓解。养殖环节的亏损状况逐步改善,自繁自养肉牛已结束长达21个月的连续亏损,最新盈利水平达221.7元/头。

  三、散户主导格局加速产能出清

  我国肉牛养殖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全国6.52万家相关企业中近半数注册资本不足百万元。这种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在长期亏损期导致产能超调,东北地区开年牛市行情显示,犊牛价格率先上涨后传导至肥牛环节,养殖户惜售情绪推高屠宰成本。行业分析认为,肉牛养殖周期长达1824个月,当前产能收缩效应将在未来两年持续显现。

  四、政策支持强化产业复苏动能

  农业农村部正通过财政金融工具与保险体系巩固纾困成效,并推动节粮型养殖模式降低生产成本。尽管进口冲击和规模企业竞争仍存挑战,但政策引导下行业集中度提升预期增强。数据显示,黑龙江、山东等主产省已形成区域产业集群效应,为产业升级提供基础支撑。

  结语:拐点初现下的产业重构

  牛肉价格五周连涨印证了供给端调整带来的市场韧性,产能出清与进口收缩共同推动行业触底反弹。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和养殖效率提升,预计20252027年将形成持续上行周期,单头利润有望创历史新高。然而,在规模化转型过程中,如何平衡散户利益、优化产业链协同仍是决定长期复苏的关键。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牛肉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