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政策调控效果逐步显现。统计局数据显示,在严控增量、优化供给结构的背景下,土地市场热度回升与新房销售小幅波动形成对比,而房价仍处下行通道引发政策关注。随着扩大内需战略深化,稳定居民资产价格成为政策焦点,行业正向高质量发展路径加速转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1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达20798亿元,同比微降2.1%,销售面积218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尽管降幅较前两月收窄,但企业端表现出现显著差异:头部房企因货值储备不足拖累整体增速,14家样本企业销售额和面积分别下滑14%和21%;其中拿地积极的8家企业销售仅降2%,而6家低能动性企业降幅达42%。这种分化反映出优质项目稀缺与需求释放不均衡并存的局面。
开发投资持续收缩,一季度投资额19904亿元同比减少9.9%,新开工面积129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4%。政策引导下土地供给结构优化效果显著:100个大中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4.3%,楼面均价提升15.0%,溢价率升至12.5%(一线城市达22.9%)。这一转变表明,通过提高供地质量、放宽限价政策等措施,房企正转向打造高品质产品以获取市场溢价。
3月70个大中城市数据显示,仅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微涨0.1%,二三线城市均现下跌;二手房市场压力更甚,核心城市核心区外的挂牌价普遍下行。截至4月中旬,141城二手房挂牌量较2024年底增长5.9%,但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周度挂牌价出现环比下滑(最高达0.33%)。改善型需求释放与价格预期走弱并存,加剧了市场流动性压力。
面对外需不确定性增强,房地产政策目标已转向支持消费端修复。通过稳定居民资产价值来提振消费信心的逻辑下,公积金利率下调、购房补贴扩容等政策空间被持续释放。预计二季度将有更多地方性措施出台,重点围绕降低交易成本、优化住房品质标准等领域展开。
总结: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处于结构性调整的关键阶段,严控增量与需求升级的双重作用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随着稳房价政策加速落地,2025年或成为长期价格周期的筑底窗口期。具备优质资产储备、运营能力及产品溢价空间的企业将率先受益于市场出清过程,而服务平台则需通过高分红机制强化资金链韧性以把握结构性机遇。政策与市场的双向驱动下,行业有望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实现平稳过渡,并为内需扩张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