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规模扩大及工伤职工异地就医需求增长,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加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破解工伤保险异地结算难题,相关部门联合部署新阶段改革方案,明确分步实现三级医疗机构全覆盖目标,并强化辅助器具配置与康复服务的跨省联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辅助器具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根据政策要求,2025年4月起至年底,原试点地区需确保30%以上的三级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开通跨省直接结算功能,新纳入地区的至少一家三级机构也须完成改造。到2026年底前,这一比例将提升至原试点区域的50%,而新增地区则达到30%以上覆盖率。至"十五五"期末,全国所有三级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均需实现跨省直接结算能力。
政策特别强调对康复治疗和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支持力度。明确要求到2026年底,各省50%以上的此类服务机构须具备跨省直接结算条件;至"十五五"期末全面覆盖。此举将显著提升截肢患者假肢适配、烧伤后遗症修复等特殊医疗需求的异地服务效率。
为应对特定工伤群体的就医痛点,政策要求各省结合实际需求,推动职业病防治院、骨科医院及烧伤整形专科机构纳入直接结算网络。通过定向强化相关协议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确保高风险行业从业者能够更便捷地获得专业化异地诊疗和辅助器具服务。
此次改革不仅覆盖医疗服务端,还同步推进经办系统升级与数据互通。通过建立标准化业务流程和结算规则,实现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无缝衔接,切实减少参保人员垫资跑腿负担。
总结来看,这项涵盖医疗机构分级建设、服务领域精准扩展及专科资源优化配置的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工伤保险跨省就医保障进入系统化实施阶段。通过分步推进三级机构全覆盖和重点专科强化,将有效破解异地工伤职工医疗费用结算难题,同时促进辅助器具适配等特殊需求的服务可及性提升,为构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