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老龄化社会与科技革新的双重驱动下,上海市近日发布《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通过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构建,加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集群。这一举措将聚焦人工智能、智能传感等前沿技术的集成应用,并依托市场力量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为老年人、残疾人及慢性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支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辅助器具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行动方案明确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康复辅助器具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智能传感、信息通信和脑机接口等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并推进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可穿戴设备及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到2027年,上海计划实施10项产业关键性技术研发攻关项目,同时通过养老科技专项支持5项以上产品落地。这些举措将加速技术成果向市场转化,提升辅助器具的智能化水平与临床适配性,进一步满足多样化康复需求。
为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上海市提出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并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清洗消毒、质量检验等环节协同发展。目标到2027年培育10家以上平台型领军企业及3-5家独角兽或上市企业,形成覆盖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完整闭环。
此外,方案强调优化产业配套政策,包括提升医疗器械类辅助器具审批效率、建立重点企业“服务包”机制等措施,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并加速产品入市进程。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上海将推动本土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方案还提出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涵盖电子商务、融资租赁等新业态,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定制化金融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同时,上海市将研究建立康复辅助器具与医疗器械的管理衔接机制,消除行业壁垒,促进资源高效配置。这些措施旨在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的良性循环。
通过技术攻坚与产业生态双轮驱动,上海计划到2027年实现康复辅助器具领域的关键突破,形成涵盖研发、生产、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模板。这一行动不仅将提升市民生活质量,还将助力上海成为全球康复辅助器具创新策源地与产业高地,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