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饮料 资讯详情
2025年茶叶行业趋势分析:行业标准化加速升级
 茶叶 2025-04-17 10:14:07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作为全球茶叶生产、消费与出口大国,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茶叶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对茶叶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在此背景下,茶叶标准化工作成为推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了解我国茶叶标准化工作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把握2025年茶叶行业走向至关重要。2025年,我国茶园面积预计将稳定在343.31万hm2左右,干毛茶总产量有望突破350万t,总产值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达到3500亿元左右。

  一、我国茶叶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茶叶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茶叶标准在茶叶生产、加工、贮存、营销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环节发挥着关键的规范作用,是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准则。我国茶叶标准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萌芽,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部门和地方陆续制定实施各类茶叶标准。如今,已建立起一套涵盖广泛、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

  按照实施约束力,茶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从制定主体来看,包含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与团体标准;依据标准对象属性,有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以信息载体划分,则有标准文件(文字形式)和标准样品(实物形式)。目前,我国茶叶标准体系中,茶叶国际标准有36项,国家标准130多项,行业标准200多项,地方标准1200多项,其中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的国家标准达79项。

  茶叶产品标准是规范茶叶品质的核心标准,涵盖了茶叶从品种、规格到生产、包装、运输等多个环节的要求。早期,对外贸易部制订的《全国统一输出茶叶检验暂行标准》为我国出口茶叶标准奠定了基础。随后,一系列茶叶产品标准相继发布,如《花茶级型坯》成为我国首个茶叶产品国家标准,《绿茶》国家标准经过多次修订,形成了如今的GB/T14456系列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方面,众多地方名茶也拥有了相应的国家标准,目前现行有效的茶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有18项。至此,我国主要茶叶产品基本都制订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保障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早期的《绿茶、红茶卫生标准》开启了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标准的建设进程,之后《茶叶卫生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标准的颁布实施,不断规范着茶叶质量安全管理。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与修订,茶叶质量安全标准进一步整合和严格化。2021年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涉茶限量指标大幅增加且更加严格;2023年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作为我国茶叶领域首个强制执行的产品标准,对原料、感官、污染物限量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有力保障了茶叶质量安全。

  我国茶叶试验方法和规范、规程等标准也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如《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为茶叶质量检测提供了统一规范;规范、规程标准,像《茶叶生产技术规范》,则确保了茶叶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的一致性。

  在茶叶物流方面,我国也初步形成了相关标准体系,涵盖包装、标签、仓储等内容。例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茶叶贮存》等标准,规范了茶叶在物流过程中的各项操作,保证了茶叶品质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

  现行的茶叶领域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如《茶产业项目运营管理规范》《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等,从项目运营、出口质量控制等多个角度,为茶叶产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管理依据和工作规范。

  近年来,我国在茶叶国际标准化领域成绩斐然。不仅有4项茶叶国际标准由我国专家牵头研制,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还积极推动国家标准外文版翻译工作,已完成23项国家标准外文版翻译,有力支持了中国标准“走出去”战略,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茶叶市场的话语权。

  二、茶叶实物样(参考样)的发展历程

  我国茶叶实物样(参考样)体系自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在茶叶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茶标准样是评定毛茶等级及价格的实物依据,对茶叶收购环节至关重要。1953年建立的全国统一毛茶分级标准样,将不同茶类的毛茶进行了细致分级。此后,毛茶标准样不断发展完善,1983年相关标准的制订,使毛茶标准样正式走上标准化发展道路。不过,随着全国茶叶市场放开,其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加工标准样在毛茶加工过程中,为成品茶的加工和交接验收提供了关键参考。自1953年起,我国针对不同茶类制定加工标准样,内销、边销和外销茶的加工标准样分别由相应主管部门审定管理,确保了成品茶的质量稳定。

  贸易标准样是国际茶叶贸易中成交计价和货物交接的实物依据。我国从1954年开始建立贸易标准样,逐步涵盖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多个茶类。贸易标准样的建立,规范了茶叶国际贸易,促进了产销结合和供应链的稳定。在实际贸易中,不同茶类按照相应标准进行归类和交易。

  三、茶叶标准样品的现状与进展

  茶叶标准样品是茶叶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字标准共同构成完整的茶叶标准体系。近年来,随着茶叶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和相关法律地位的明确,茶叶标准样品研制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

  茶叶国家标准样品分为感官分级标准样品和茶叶中活性化合物标准样品两大类。目前已发布19项茶叶感官国家标准样品,但多数已过有效期,现行有效的包括《机制茯茶感官标准样品》《沱茶感官标准样品》等。同时,还有多项感官分级标准样品正在研制中。茶叶中活性化合物国家标准样品目前有《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标准样品》等,也有部分处于研制阶段。

  茶叶感官分级国家标准样品的研制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包括方案制定、原材料选取、制备、检验、定值测量等多个环节。原材料要符合品质要求且来源广泛,制备技术需满足生产要求,定值由专业资质的审评专家依据相关标准独立进行,以确保标准样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为推动茶叶国家标准样品建设,2021年成立了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茶叶标准样品专业工作组。该工作组制定了工作规划和茶叶标准样品体系表,在名优绿茶、普洱茶、六堡茶、茯茶等重点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例如,《龙井茶感官分级标准样品》提升了龙井茶的质量管控和品牌发展;《沱茶感官标准样品》规范了沱茶的生产和市场流通;《六堡茶(散茶)感官分级标准样品》使六堡茶的品质审评更加客观公正;《机制茯茶感官标准样品》推动了茯茶产业的发展。

  尽管茶叶感官标准样品研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技术挑战。标准样品稳定性检验周期与茶叶保质期、有效期的匹配问题较为突出,部分茶类品质稳定周期短,而稳定性检验耗时较长,可能导致标准样品研制未完成有效期就已过,影响应用效果,需要加快研制进程。茶叶行业趋势分析指出,研制与文字标准对应的感官标准样品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能为茶叶产业的各个环节提供权威支持。

  四、总结

  我国茶叶标准化工作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成就,从标准体系的构建完善,到实物样(参考样)的发展,再到标准样品的研制与应用,都为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随着茶叶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茶叶标准化将在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然而,当前茶叶标准化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部分标准样品稳定性检验与茶叶保质期的协调问题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茶叶标准样品的研制工作,加快研制进程,使其更好地与文字标准配合,为茶叶品质评定、质量监督等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同时,持续完善茶叶标准体系,加强国际标准的参与和制定,推动中国茶叶标准“走出去”,提升我国茶叶产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通过不断推进茶叶标准化工作,促进茶产业朝着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实现我国从茶叶大国向茶叶强国的转变。

热门推荐

茶叶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