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江淮大地的沃土上,一座曾以传统农业为标签的小城正在改写发展轨迹——安徽长丰县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国家级贫困县蜕变为全国县域经济中的"千亿汽车强县"。这里每50秒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车轮转动的轰鸣声中,一个以绿色动能驱动的产业新城正在加速成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车轮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当传统农业面临增长瓶颈时,长丰敏锐捕捉到汽车产业变革机遇。2024年全县新能源整车产量突破95万辆,占安徽省总产量的59%,这一数据背后是精准的战略布局——通过锚定"整车制造+核心配套"双轮驱动模式,构建起涵盖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如今县域内聚集22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产值超1150亿元的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4.5%。这种产业选择既顺应了全球绿色转型趋势,更契合安徽省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战略定位。
打破县域地理限制,长丰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浪潮。借助毗邻合肥的区位优势,深度参与区域产业链分工协作,2025年一季度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投资项目占比超过半数。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与科技创新资源,不仅吸引比亚迪、中创新航等龙头企业落地,更形成"研发在沪杭、制造在长丰"的空间协同格局。这种跨区域联动使县域既享有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又获得技术外溢红利。
产业腾飞的背后是营商环境的强力支撑。以比亚迪合肥基地建设为标杆案例,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时18个月,创造了"长丰速度"。这种效率源于政府建立的全周期服务体系:专班跟进要素保障、弹性供地机制破解用地难题、审批流程压缩至最短时限。通过构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服务闭环,将项目落地周期缩短40%以上,使县域成为长三角投资洼地与产业高地。
在竞争加剧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长丰正从制造基地向产业生态圈跃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整零比提升计划""智慧出行服务生态构建"等新目标,规划到2030年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通过建设国家级检测中心、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培育后市场服务体系,推动产业向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两端延伸。这种生态化布局不仅巩固了县域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更打开了从"制造大县"到"智造强县"的转型通道。
站在年产百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新起点上,长丰的发展轨迹揭示着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密码:既要精准把握产业变革方向,在细分领域建立比较优势;又要突破行政边界限制,构建跨区域协作网络;更要以制度创新为驱动,打造要素集聚的营商环境。当传统农业县的车轮转向高端制造赛道时,这片曾经播种希望的土地,正在书写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范本。(数据来源:长丰县2024年度经济统计公报及产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