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电子元器件 资讯详情
半导体原产地规则重塑:国产替代与国际博弈新动向
 半导体 2025-04-13 08:06:34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4月1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新规,将半导体产品的“原产地”认定标准明确为晶圆流片地。这一政策调整引发A股市场强烈反应,纳芯微、圣邦股份等本土芯片企业股价集体涨停,折射出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与国际贸易规则博弈的深层逻辑。

  一、原产地认定新规落地 美资芯片面临关税壁垒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通知明确要求:无论封装与否,进口集成电路产品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该标准取代了原有灵活申报方式(如封测地或价值占比),将直接影响美资企业供应链策略。例如,德州仪器(TI)80%以上的产能集中于美国得州、犹他州等地的晶圆厂;亚德诺半导体(ADI)核心制造基地位于马萨诸塞州和爱尔兰。新规实施后,这些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可能面临额外关税成本,导致进口价格优势削弱。

  二、国产替代加速:模拟与射频赛道迎发展窗口期

  政策调整直接利好本土芯片企业。以模拟芯片领域为例,TI等国际巨头曾通过激进降价挤压国内厂商生存空间。新规执行后,美资产品竞争力下降将倒逼市场转向圣邦股份、思瑞浦等国产替代方案。数据显示,华虹半导体等特色工艺晶圆厂订单需求有望显著增长,士兰微等IDM企业也将受益于本土供应链整合。射频芯片领域同样迎来转机:当前Skyworks、Qorvo占据全球约60%市场份额,但其美国产线产品进口成本上升,为唯捷创芯等国内厂商提供了市场渗透契机。

  三、高端数字芯片进口无碍 台积电代工产品免关税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对英伟达GPU等高端数字芯片影响有限。这类产品主要由台积电(中国台湾)、三星(韩国)等非美产线制造,因此未触发加征条款。数据显示,英伟达最新数据中心GPU采用台积电量产工艺,其进口成本结构不受政策波及。这一差异化处理既保障了AI算力芯片供应链稳定,也凸显了规则设计的精准性。

  四、规则重塑全球半导体布局 美国制造回流战略遇阻

  从中长期看,新规或将重构全球半导体产能分布。美资企业为规避关税成本,可能加速将产线转移至爱尔兰、以色列等非美国地区,这与拜登政府推动的“制造业回流”目标形成直接冲突。同时,中国本土芯片企业的技术迭代进程有望提速,2023年国内模拟芯片自给率预计提升5个百分点至42%,进一步巩固产业安全边际。

  结语

  此次原产地认定规则调整,既是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技术性回应,也是推动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举措。通过关税杠杆调节市场供需,中国在强化本土供应链韧性的同时,正重塑全球芯片产业竞争格局。未来随着细则落地与配套政策协同,国产芯片企业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有望实现质的跃升。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半导体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