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中国资本市场估值体系正经历结构性重塑,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加速背景下,北向资金持仓动态成为观察全球资本动向的重要窗口。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境外机构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持有A股规模达2.24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超百亿,持仓结构变化折射出科技投资主线的强化趋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子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北向资金一季度持股市值突破2.24万亿元,持仓个股数量增至3393只。电子行业以2300亿元市值跃居第二大重仓板块,较四季度末增加超211亿元,显示全球资本对半导体、消费电子等科技硬件领域的持续关注。同期机械设备、计算机等科技细分领域也获得逆势增持,反映外资对中国高端制造产业升级的认可。
在持仓结构上呈现"顺势加仓与逆向布局并存"特征:科技方向延续四季度以来的强势表现,电力设备板块以2730亿元稳居首位,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代表获增持199亿元;消费领域则出现价值挖掘迹象,社会服务、商贸零售等弱市中仍获得外资逆势加仓。这种分化配置策略既捕捉了科技成长机遇,又为后续消费复苏埋下伏笔。
电子行业持股市值环比增长10%,排名从第四升至第二,折射出资本市场对半导体国产替代、智能硬件创新等细分赛道的追捧。北方华创作为设备龙头获增持73.8亿元,其市值增幅达59%;消费电子领域头部企业也获得持续资金流入,反映外资对全产业链技术突破的认可。
政策层面推动保险、社保基金等机构加速入场,预计2025年将为A股带来超1.7万亿元增量资金。这种长期资本的稳定注入,与北向资金形成共振效应,尤其在科创板、创业板科技企业估值修复过程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中央汇金等机构持仓弹性空间仍存,为市场提供重要安全边际。
总结来看,2025年一季度外资动向清晰勾勒出"科技引领+消费托底"的配置图谱。电子行业的显著加仓印证了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的信心,而消费板块逆势布局则体现价值挖掘逻辑。随着长线资金持续流入与产业政策落地,A股估值重构进程有望加速,在半导体、智能装备等硬科技领域及高分红蓝筹中将涌现更多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