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电子元器件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全球电子产业加速创新:深圳电博会数据透视行业新风向
 电子 2025-04-10 06:50:57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6万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40%。在这一背景下,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于2024年4月9日落地深圳,吸引超千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展,集中呈现从基础电子元器件到智能终端的全产业链创新成果,为解读未来35年全球电子产业发展趋势提供了关键窗口。

  一、全球电子产业链协同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子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本届博览会联合第105届中国电子展及春季全国特种电子元器件展,构建起覆盖电子材料、芯片设计、智能制造等环节的完整展示体系。参展企业中既有中国电子、联想、联发科技等龙头企业,也包含成都三环科技、广东惠伦晶体等细分领域"隐形冠军"。数据显示,现场展出的120余项核心专利技术中,超过65%涉及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应用,凸显电子产业智能化升级趋势。

  二、AI存算技术突破重构电子产业生态

  开幕峰会以"构建全球AI存算新生态"为核心议题,吸引了超500位行业专家参与研讨。会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8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7%。参会代表指出,当前电子系统正从传统"计算存储分离架构"向存算一体方向演进,这将显著提升智能终端能效比,并推动自动驾驶、工业质检等场景的技术突破。

  三、低空经济开辟电子应用新蓝海

  本届博览会首次设立的低空经济专区引发关注。高巨创新展出的EMO系列无人机编队系统,通过优化飞行控制算法和能源管理系统,实现百架级空中表演的实时协同。参展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40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1800亿元,电子元器件在无人机、城市物流飞行器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正成为关键增长极。

  四、医疗电子智能化重塑健康管理场景

  智能机器人展区呈现的"中医+AI"解决方案引发热议。e+中医机器人通过整合舌诊图像识别与脉象传感技术,实现个性化健康评估。这种将传统医学知识库与边缘计算芯片结合的技术路径,展现了消费电子向大健康领域延伸的新方向。现场统计显示,具备AI功能的医疗电子产品参展数量较三年前增长210%,反映该细分市场爆发潜力。

  五、两岸电子产业创新生态加速融合

  台湾馆以600平方米展区集中呈现23家企业的最新成果,涵盖智能穿戴设备、工业自动化控制等热点领域。值得关注的是,海峡两岸科技创客专区展出的48项科创项目中,75%涉及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参展企业代表表示,在大陆电子产业链完备性和市场规模支撑下,两岸协同创新正从单点合作转向系统性生态共建。

  总结来看,本届博览会通过展示120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促成32场产业对接活动以及发布8项行业标准草案,勾勒出全球电子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一是AI与存算架构的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范式变革;二是低空经济等新兴场景加速电子应用边界拓展;三是两岸产业链协同创新进入生态共建新阶段。随着深圳作为电子信息枢纽的城市功能持续强化,这些趋势将为2025年全球电子产业规模突破3万亿美元提供重要支撑。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电子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