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召开的储能国际峰会释放出行业最新信号: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背景下,储能赛道竞争持续白热化。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65GW,中国市场贡献近半壁江山。这场技术与市场的双重变革中,头部企业地位稳固但竞争版图悄然调整,新兴势力通过差异化路径实现突围。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储能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行业权威统计显示,2024年全球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达372GW,新型储能占比提升至44.5%。中国以138GW的总装机量占据全球37%,其中新型储能装机突破78GW,连续三年保持新增规模首位。值得关注的是,锂离子电池虽仍占主导地位,但其累计装机占比因长时储能项目发展首次出现下降趋势。
在国内并网装机领域,中车株洲所凭借央企背景与价格竞争优势以绝对领先优势占据榜首,其装机规模超过第二名海博思创和阳光电源之和。而在出货量维度,阳光电源强势回归重返前三甲,与远景能源、新源智储形成第二梯队竞争格局。海外市场洗牌更趋激烈,阳光电源保持全球第一的同时,天合储能等跨界企业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实现突围。
从电池端看,宁德时代稳居全球出货量榜首,亿纬储能跃升至第二位。中创新航、远景动力通过快速扩产分别提升两个名次,而比亚迪则因战略调整跌出前三。变流器领域阳光电源继续保持技术领先,科华数能、上能电气等企业凭借产品迭代加速抢占市场。值得关注的是,楚能新能源、采日能源等新势力通过聚焦细分场景实现弯道超车。
数据显示近三年储能相关企业注册量激增,但2024年注销数量翻倍增长预示着产能过剩危机。随着全球新增装机突破80GW大关,价格战导致低端产能出清压力加剧。权威预测显示,到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在保守场景下达到236GW,在技术创新与标准国际化双轮驱动下,具备全链条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将掌握市场主导权。
总结来看,当前储能产业正经历从政策红利期向技术比拼期的转折。头部企业通过规模化效应巩固优势地位,跨界新军依托产业链协同实现快速突破。随着全球市场需求结构性调整,兼具核心技术储备、全球化布局和场景适配能力的企业将在未来五年形成新的行业壁垒,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