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4年数据透视行业跃迁里程碑
中国储能产业在2024年实现跨越式发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首次超越抽水蓄能,成为电力系统调节的重要支撑力量。技术创新与规模化应用双轮驱动下,磷酸铁锂电池持续主导市场的同时,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兴技术加速突破。本文基于行业最新数据,解析中国储能产业的阶段性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容量达42.46GW/109.58GWh,功率同比增长99.17%,容量增长达129.56%。这一数据不仅占全球新增规模的60%以上,更推动累计装机突破74.66GW/176.45GWh,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31.86%和163.8%。行业数据显示,华东、华北、西北三地成为增长核心区域,其中华东地区以功率规模领先,西北则在储能容量扩张上表现突出。
磷酸铁锂电池持续占据市场主流地位,2024年新增装机39.38GW/96.14GWh,功率占比超九成(92.64%)。与此同时,液流电池首次迈入GWh级应用阶段,钠离子电池实现首个百兆瓦时级项目并网,半固态电池则完成首个百兆瓦级工程投运。这种技术矩阵的扩展,为不同场景下的储能需求提供了多样化解决方案。
2024年国内储能项目采招活动达1,189次,能源央企成为主力投资方。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五大头部企业均完成超8GWh的采购落地,合计贡献超过半数的年度部署容量。这种集中化采购模式有效推动了产业链资源整合与规模化效应形成。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明确新型储能产业规划,2025年产值目标合计超2万亿元。据行业测算,该数值有望在2027年增至3万亿级别,并于2030年突破4万亿元大关。这种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储能产业链正加速向技术迭代、成本优化和场景深化方向演进。
结语:系统化发展破解产业瓶颈
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在区域协同、技术融合及商业模式创新上仍需持续突破。未来需统筹电力网络承载能力与能源消纳效率,通过系统性规划实现装机规模与调节效能的最优匹配,最终构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完整生态体系。当前的技术路线竞争与产能扩张,正在为全球储能市场的格局重塑奠定关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