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煤炭行业在2025年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煤炭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煤炭行业高校特色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煤炭行业高校的发展历程、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以及特色文化建设路径的深入探讨,旨在为煤炭行业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5-2030年中国煤炭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煤炭行业高校的诞生与发展与国家煤炭行业的兴衰紧密相连。自1894年天津中西学堂设立采矿专业起,我国煤炭高等教育便肩负起了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煤炭行业发展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后,煤炭高等教育在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浪潮中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框架,为煤炭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1978年改革开放后,煤炭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煤炭行业高校纷纷划转地方管理,开始立足国家能源领域和服务区域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煤炭行业高校不断探索与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和文化内涵。
煤炭行业前景分析提到在当今时代,煤炭行业高校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外部与内部的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不断涌入校园,对高校师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兴起使得网络信息碎片化、泛娱乐化现象愈发严重,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深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也为高校文化建设带来了诸多阻碍。此外,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煤炭行业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这也给煤炭行业高校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从高校内部来看,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师生的集体意识逐渐淡化,社会责任感相对减弱,学术环境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浮躁现象。高校文化建设存在形式主义倾向,部分高校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缺乏对精神内涵的深入挖掘,导致高校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和影响力。
煤炭行业高校特色文化建设应坚持以守正创新为原则,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为高校办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充分挖掘煤炭行业文化的时代价值,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煤炭行业高校特色文化建设还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凝练和培育积极向上的大学精神,将高校的五大职能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师生的思想观念,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此外,还应坚持育人为本,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增强文化育人功能,全面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四、煤炭行业高校特色文化建设路径的探索
(一)融合煤炭行业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核心价值观,凝聚特色精神文化
煤炭行业工人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创造出了丰富而深刻的行业文化,这些文化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精神财富的源泉。煤炭行业高校应深刻提炼行业优秀文化,将其与校园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基本精神有机结合,对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进行理性总结和哲学抽象,凝练出全校师生共同认可的大学精神与校本价值观念。同时,应重塑煤炭行业形象宣传,积极宣传煤炭行业在清洁利用、节能减排、智能化开采等方面的新发展、新技术,让师生和社会公众认识到煤炭行业在现代社会中的新价值,提升煤炭行业的社会认可度。
(二)将煤炭行业优秀文化贯穿于特色人才培养机制全过程,优化制度文化
煤炭行业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坚持将煤炭行业优秀文化与服务管理相结合,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在与政府及社会的沟通制度、教授治学制度、人才培养与评价制度、大学应急反应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应充分融入煤炭行业优秀文化元素,实现决策和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和人本化,保障和促进学校科学、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三)汲取煤炭行业文化中的优秀元素,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个角落,美化环境文化
煤炭行业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内核,如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精神。煤炭行业高校应深入挖掘这些优秀元素,将其作为文化传承的基础,全面提升校园功能和品位,尤其是物质和环境文化。通过打造具有大学精神、蕴含煤炭行业文化特色、育人功能显著的物质和环境文化体系,营造出积极向上、富有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感受到煤炭行业高校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
(四)挖掘煤炭行业发展突发事件和行业优秀突出人才典型,突出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行为文化
煤炭行业高校应以核心价值观规范大学各文化主体的行为,加强校风、作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高雅的校园风气并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行为品格。同时,应积极挖掘煤炭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优秀人才典型,突出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行业特色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增强师生的爱校荣校情怀和归属感、认同感。此外,还应加强校企合作,与煤炭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科研合作等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也吸引企业优秀人才到高校任教或参与科研项目。
总结
在2025年煤炭行业面临的新形势下,煤炭行业高校特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煤炭行业高校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深入分析了其文化建设面临的外部与内部挑战,并从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探讨。煤炭行业高校应坚持以守正创新、立德树人为原则,融合煤炭行业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核心价值观,将煤炭行业优秀文化贯穿于特色人才培养机制全过程,汲取煤炭行业文化中的优秀元素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个角落,挖掘煤炭行业发展突发事件和优秀人才典型引导行为文化,从而培育形成一批与煤炭行业高校办学理念相一致且富有个性与先进性的特色文化品牌,为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文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