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医药行业头部企业复星医药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融资担保的重要公告,涉及多家下属机构与金融机构开展的融资租赁及贷款业务。公告显示,公司通过多元化金融工具为旗下医疗健康板块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对部分高负债子公司的潜在风险作出提示。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5年4月初,复星医药累计对外担保规模已突破245亿元,占净资产比例超五成,这一动态需结合其近年业绩波动与财务结构变化综合研判。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医药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复星医药近期为上海健源、杭州中兴医院等六家控股子公司提供总计550万元至7亿元不等的融资担保,覆盖制药、医疗健康服务及诊断等多个核心业务板块。公告明确所有担保均在2023年度股东大会批准额度内,并强调截至2025年4月3日无逾期记录。然而,部分被担保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这一数据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引发市场对相关子公司偿债能力的担忧。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日,复星医药累计对外担保金额约245.7亿元,占2024年底经审计净资产(约472.6亿元)的51.99%。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已从2021年的48.15%升至2023年的50.1%,三年间连续走高。尽管担保对象均为控股子公司或关联方,但叠加部分高负债子公司的潜在压力,未来资金链管理或面临更大挑战。
复星医药通过参股25家子公司(包括万邦生化、重庆药友等)构建了覆盖制药、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然而,其近年业绩呈现波动趋势:营收在20212023年分别为390.05亿元、439.52亿元和414.00亿元,净利润则从47.35亿元降至23.86亿元,降幅达50%。这一表现可能与研发投入增加、行业竞争加剧及部分业务调整有关。
天眼查数据显示,复星医药及其关联企业累计存在超千条法律诉讼和经营风险记录,其中部分涉诉案件直接指向旗下医院与诊断机构。公告特别指出,被担保的六家企业中,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企业需重点关注其还款能力。若宏观经济环境或医疗市场需求出现不利变化,相关子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可能传导至集团整体。
总结: 复星医药通过密集担保支持子公司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高负债运营带来的潜在压力。从财务指标看,公司正通过扩大融资规模推动业务扩张,但需警惕债务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匹配度问题。未来业绩能否企稳回升,将取决于其在研发创新、成本管控及资产结构优化方面的综合表现,而控股子公司的风险防控能力或成为关键变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