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全球绿色发展理念为毛竹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安徽霍山县作为“中国竹子之乡”,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竹文化历史悠久,发展毛竹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霍山县在毛竹产业发展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如竹林经营管理粗放、经济价值低、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单一、缺乏创新能力等。本文通过对霍山县毛竹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多维度的解决对策,以期推动毛竹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竹林增效、竹农增收,增强毛竹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能力。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毛竹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安徽霍山县地处毛竹自然分布区的北缘,现有毛竹林面积3.4万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23%,立竹量达1.1亿株。全县现有9家竹类加工规模以上企业,120余家小微企业和加工作坊,从业人员近5000人。毛竹产品门类丰富,包括竹地板、竹胶合板、竹日用消费品、竹再生利用产品等3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霍山县在诸佛庵镇开展了“一竹三笋”经营管理模式的试点,并逐步向全县推广,为毛竹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尽管霍山县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但竹林经营管理仍较为粗放,经营措施不科学,竹笋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竹林质量退化严重。竹林平均年产值仅为600元/667平方米,产值极低。此外,毛竹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加工技术含量低,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企业科研投入不足,缺乏科技创新能力,资源利用率仅为50%左右,缺乏市场竞争优势。霍山县2024年竹业总产值为15.5亿元,而浙江省安吉县2023年竹业总产值达180.28亿元,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两者差距显著。
为推动霍山县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多维度解决对策:
(一)提升竹农科技意识,增强科学经营自觉
广泛宣传毛竹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特别是竹笋的高经济价值,通过教育培训引导竹农认识到“一竹三笋”模式的重要性,提升竹农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经营能力,为推进毛竹“一竹三笋”经营模式的应用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实现竹林持续稳定经营
鼓励林农以不同形式流转毛竹林山场,引导激励经营大户、当地能人、社会资本创办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实现竹林统一经营、统一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林地综合生产能力。组建竹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开展标准化培育生产,打造原生态竹笋品牌。
(三)推广“一竹三笋”模式,提升竹林经营综合效益
大规模推进“一竹三笋”示范基地建设,提升竹林经营的精细化、集约化水平。通过科学经营,增强竹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和提高笋竹产量、质量,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实现全县毛竹林经营年生产总值从现在的2亿元提高到10亿元。
(四)制定精准扶持政策,激发竹农经营信心
调整“一竹三笋”示范片建设的激励机制,将一次性补助改为分年度奖补,结合竹和笋的产量进行目标奖励,激励经营者持续科学经营。创新投入机制,加大对科学研究、示范推广、品牌建设、市场宣传等方面的投入,引导经营者主动投入并成为投入主体。
(五)找准市场定位,促进毛竹产业整体发展
鼓励和引导竹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提升规模化、自动化水平,开发“以竹代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毛竹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延伸毛竹产业链,抓好一产、二产、三产的联动,打造安徽江北最大的毛竹专业集群县和竹海旅游中心县。
(六)整合竹笋品牌,打造毛竹行业知名品牌
引导竹农自制春笋笋干,扶持村集体建立笋干加工厂,打造“大别山第一竹海”优质笋干品牌。整合资源,创新思路,加强霍山“春笋干”“冬笋”“鞭笋”的自主品牌建设与推介,拓展“互联网+”销售模式,提高产品影响力和知名度。
毛竹产业作为霍山县的重要生态和经济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霍山县应通过提升竹农科技意识、改变传统经营方式、推广“一竹三笋”模式、制定精准扶持政策、找准市场定位、打造知名品牌等多维度措施,统筹推进毛竹一产、二产和三产的协调融合,实现毛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生态环境改善和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