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白酒、啤酒行业持续低迷,葡萄酒市场面临深度调整,而果酒凭借差异化定位和年轻化消费趋势,正成为酒业增长的新引擎。2024年数据显示,果酒市场规模已接近甚至超越部分传统酒类,这一新兴赛道正在重塑中国饮品市场的格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果酒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白酒行业连续第八年产量下滑,2024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产量降至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1.8%;啤酒产量也较峰值时期腰斩,2023年仅3521.3万千升。与此同时,葡萄酒市场尚未恢复元气,尽管2023年产量微增3.4%,但销售收入仅为90.9亿元,远低于十年前的高点。反观果酒行业,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200亿240亿元,并可能突破400亿元大关,与葡萄酒市场形成直接竞争态势。
果酒的爆发式增长背后是消费需求的结构性转变。新生代消费者对低度、健康饮品的偏好推动了品类创新,从梅子酒到青梅酒,从荔枝酒到桃红酒,多元化产品矩阵满足了个性化需求。在2025年成都春季糖酒会上,首届中国特色果酒展首次独立设馆,集中展示数百个品牌及配套企业,标志着果酒产业正式进入主流视野。这一行业盛事不仅整合分散资源,更通过标准化讨论推动产业链协同,例如明确原料分级、酿造工艺等关键标准,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尽管前景广阔,果酒市场仍存在显著短板。当前果酒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偏小,头部效应尚未形成,品牌集中度不足制约了行业话语权的提升。此外,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从原料选用到风味调配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问题若不能有效解决,可能阻碍果酒从“小而美”向“大而强”的跨越。
行业专家指出,果酒要实现可持续增长需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包括原料种植、酿造工艺和质量检测;二是推动企业整合,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军品牌;三是深化文化赋能,通过场景创新与年轻群体建立情感联结。例如,结合国潮元素开发特色产品,或依托地域资源打造地标性果酒产区,均是差异化竞争的有效路径。
总结而言,在传统酒类存量博弈加剧的背景下,果酒凭借消费趋势红利和品类创新活力,已成为酒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然而,行业仍需突破标准化建设滞后、品牌竞争力不足等瓶颈,通过技术升级与生态协同,将短期爆发力转化为长期增长动能,最终实现从“新蓝海”到“主赛道”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