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医药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与生命科学、医药健康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北京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发布的《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突破,将北京建设成全球“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的标杆城市。
行动计划提出,北京市将依托国家实验室等创新主体,深入研究适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算法。这一方向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揭示生命本质规律和疾病机制的新方法、新工具。例如,虚拟细胞技术和医学数字孪生技术的研究,将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更高效的技术手段。此外,DNA存储技术的突破也将为生物信息的存储与处理带来革命性变化。
在基础研究的同时,北京市还注重推动前沿技术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实际应用。行动计划特别提到,认知智能、类脑智能以及超级智能等技术将被探索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多个环节。通过这些技术的融合应用,有望显著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精准度。
为了培育医药健康新质生产力,北京市还将推动垂类模型和智能体在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以及合成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方向的落地应用。这些领域的技术突破不仅将推动医疗技术创新,也将为相关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行动计划还强调了创新主体的重要性,提出要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
总结
北京市发布的《行动计划》描绘了一个宏伟的发展蓝图:通过人工智能与医药健康的深度融合,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打造全球标杆城市。未来三年将是关键时期,围绕基础理论突破、前沿技术应用以及未来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努力,将为北京在这一领域的持续领先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