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铜作为重要的工业金属,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是支撑现代工业发展的关键材料。近年来,我国铜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我国精炼铜产量达1364万吨,铜加工材产量达2350万吨,均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面对资源保障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待优化等挑战,铜行业亟需加快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近日,多部门联合发布《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铜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4-2029年中国铜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我国铜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资源禀赋不佳,难以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此,《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至10%,并进一步提高再生铜回收利用水平。具体措施包括:新增一批可供开发的铜矿资源储量,推进重点地区铜矿资源基地建设,新建一批大中型铜矿山,加快在产项目扩能和新项目建设。同时,加强铜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推广低品位铜矿及尾矿综合利用等技术。
在再生铜利用方面,支持建立大型废铜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鼓励矿铜冶炼企业处理含铜二次资源,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废铜加工利用企业。这些举措将显著提升我国铜资源的保障能力,为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是推动铜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突破一批铜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关键工艺和高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具体措施包括:加快绿色低碳智能采选、低品位难选矿高效选矿等矿山采选技术攻关,开展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制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制新一代连铸连轧精密铜管生产线、压延铜箔轧机、气垫式退火炉等关键装备。
此外,研究建立铜产业创新中心,鼓励铜产业集聚区建设铜基新材料中试平台,支持铜资源开发、生产应用、测试评价等相关创新平台建设。这些举措将显著提升我国铜行业的技术水平,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近年来,我国铜冶炼和中低端铜加工材产能扩张较快,企业同质化竞争加剧,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为此,《实施方案》提出三项措施:一是促进铜冶炼有序发展,新改扩建铜冶炼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实施,鼓励高水平建设;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能向资源能源优势地区转移,推动低效产能退出;三是培育优质企业,提升铜采选、冶炼环节集中度,重点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
此外,支持铜冶炼与化工、建材等产业耦合发展,实现副产硫等就地转化,推动铜精深加工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这些举措将显著优化我国铜产业的区域布局和结构,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未来几年,我国铜行业将迎来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到2027年,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将明显提升,高端新材料和装备制造能力将显著增强。预计到2030年,铜行业的绿色低碳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的供给能力将大幅提升,为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铜行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通过提升资源保障能力、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业布局和培育优质企业,我国铜行业将实现绿色化、智能化和高端化转型。到2027年,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将显著提升,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坚实基础。未来,铜行业将继续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工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