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不定时爆发并且周期时间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经济等各方面,目前我国的就业趋势不容客观,主要是受疫情北京和国际局势的影响,防疫下很多公司不能正常开工,导致了结构性的就业矛盾。今年我国的搞笑毕业生规模已经创下新高,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下促进就业的任务很重要。
“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新高,在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促进就业的任务更重。”人社部4月27日的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简明扼要地概括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1076万数据的“压力”之下,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已成为当下的热词,正迎来多方的合力求解。
会议指出,稳就业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采取更有力举措稳就业。一要推进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复工达产,特别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交通物流企业、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等正常运转,对困难大的要采取“点对点”帮扶。二要着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岗。将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由5个特困行业扩大到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最高提至90%。支持地方对特困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继续给予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资费优惠,为线上就业创业、居家办公降成本。
三要拓展就业岗位。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四要做好就业服务和兜底保障。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签约系统,推进体检结果互认。对延迟离校的毕业生,延长报到入职、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取消毕业生到人才服务机构报到手续,可凭学历证书、劳动合同等直接落户。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饭碗,要稳的也不只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陈勇嘉表示,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影响持续,对就业造成了一定压力,但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就业局势总体保持基本稳定。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8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6%;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就业画下了目标:2022年新增城镇就业1100万人以上,和2021年目标持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比去年5.5%左右的要求更高。而在整个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一共被提及了31次,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