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开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调整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复杂态势。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2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及资金等关键指标虽仍处下行区间,但降幅普遍收窄,部分环节显露回暖迹象。这一变化为未来三年产业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坐标——如何平衡风险管控与市场活力激活,成为行业转型的关键命题。
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达10720亿元,同比下降9.8%,较上年全年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8056亿元,降幅为9.2%(较上年收窄1.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在政策端“保交楼”持续推进及部分城市需求释放的支撑下,房企投资信心呈现边际改善。但需注意,当前投资增速仍低于疫情前平均水平,反映行业整体处于筑底阶段。
房屋施工面积60597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21351万平方米,降幅达9.7%;新开工面积661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9.6%,住宅新开工量亦下降28.9%。数据折射出房企在资金压力下主动收缩扩张规模的策略,叠加市场对远期销售预期谨慎,导致开发节奏放缓。这一趋势或推动行业进一步向存量运营及品质提升转型。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07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降幅较上年全年大幅收窄7.8个百分点;住宅销售额下降0.4%(降幅收窄17.2个百分点),成为年内首个接近正增长的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房销售额同比降幅小于销售面积降幅,表明价格端有所企稳。这种“量跌价稳”的组合,可能预示消费者对核心城市或优质项目的购买意愿增强。
1—2月份房企到位资金15577亿元,同比下降3.6%。分项看,国内贷款减少6.1%,自筹资金下降2.1%,定金及预收款微降0.9%,而个人按揭贷款降幅达11.7%。尽管数据较上年末略有改善,但融资端结构性矛盾仍突出:房企依赖销售回款的被动局面未破,低成本外部融资渠道尚未完全打通,未来需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或资产证券化等创新手段优化资金结构。
房屋竣工面积87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6%;住宅待售面积达63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6%,创近五年同期新高。竣工量下降可能与房企资金不足导致项目延期交付有关,而库存增加则反映局部区域供需失衡风险加剧。结合政策对“保交楼”的持续发力,未来需平衡加快存量去化与避免过度开发的矛盾。
总结:房地产行业转型的关键窗口期已至
1—2月数据勾勒出我国房地产市场“底部震荡、局部回暖”的复杂图景。短期内,投资与新开工疲软仍制约增长动能,但销售端边际改善为信心修复注入动力;长期来看,库存高企与资金约束倒逼行业加速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从依赖土地财政转向存量资产盘活,从粗放扩张转向精准供给匹配。2025年产业布局需以政策弹性应对市场波动,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激活有效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方能推动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并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