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深度调整期,在政策调控持续深化背景下,行业运行指标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最新数据显示,尽管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延续下降趋势,但降幅较去年全年有所收窄;与此同时,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降幅显著改善,表明市场需求端出现边际回暖迹象。这些数据不仅折射出当前市场调整进程中的复杂态势,更为研判未来三年行业走势提供了重要参考坐标。
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10720亿元,同比下降9.8%(按可比口径计算),降幅较上年全年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成为关键支撑点——8056亿元的投入规模虽下降9.2%,但降幅较去年收窄幅度达1.3个百分点,显示出房企在核心产品领域的韧性仍在。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7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但降幅比上年全年大幅收窄7.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4%,降幅收窄幅度高达10.7%。销售额方面表现更为积极:总销售额10259亿元仅微降2.6%,住宅销售额更是接近持平(0.4%),降幅较去年全年改善近17个百分点,反映出购房者信心的局部修复。
房屋施工面积605,97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1%,其中占比最大的住宅施工面积下降9.7%;新开工面积同比减少29.6%,住宅新开工面积降幅略收窄至28.9%。竣工端压力更为显著:房屋竣工面积87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6%,住宅竣工量更是大幅下滑17.7%,表明房企在项目交付环节仍面临资金和运营双重挑战。
1—2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总额为15577亿元,同比下降3.6%。具体来看,国内贷款下降6.1%,自筹资金减少2.1%,定金及预收款基本持平(0.9%),而个人按揭贷款则出现两位数降幅(11.7%)。值得关注的是利用外资规模仅为1亿元且暴跌90.6%,凸显房企在多元化融资渠道上的困境。
截至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到798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其中住宅库存量上升6.6%。这一数据表明,在销售回暖尚未完全抵消供应压力的背景下,部分区域或业态仍存在阶段性供过于求现象。
总体而言,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投资筑底、销售企稳、资金趋紧"的多维特征。开发投资额延续负增长但降幅持续收窄,显示行业已进入调整平台期;销售端改善幅度显著超过预期,则预示着政策效果正在向终端传导。然而房企融资渠道受阻与库存压力并存的局面,为未来三年行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展望2025年,在"房住不炒"基调不变的前提下,房地产市场或将进一步分化:需求侧的结构性潜力释放与供给侧的模式转型将构成行业发展的双重要素,而资金链安全将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考验。这些趋势提示着,只有加速推进产品创新、优化资产结构并强化风险管控的企业,才能在持续调整中把握住新一轮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