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走过的近一年时间里,我国商业地产发生了不少影响全行业的大事件。相比住宅市场,2017年的商业地产迎来了更为高涨的发展热潮。目前,商业地产总体呈现供过于求的现状。以下是商业地产行业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商业地产市场也随之变化。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企业战略调整、消费者需求升级、网络零售对行业的冲击与推动,逐渐促成了新零售时代的到来。作为未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发动机,零售商业市场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会带来行业更健康的发展。现从三个方面来看商业地产行业现状: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开业大型项目数量达970个(商业面积≥3万㎡,个别产品线项目或特色项目例外),相当于2016年实际开业项目数量的2倍多。预计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开业、商业面积5万㎡及以上的购物中心达419个。项目大部分集中于1线和1.5线城市,但是类似与昆明、沈阳、重庆等二三线城市的比重则有了较大提升。于此同时,我国商业地产存量仍然不容乐观。大部分地区的商业地产仍然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这种过剩的产能正在被市场逐步消化。不过,以上是金融机构的数据预测。商业地产市场分析,从我们实际操作项目经验来看,真实的市场局势可能恰恰相反。
商业地产的经营是一门技术活,在这个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调整和变化一直伴随左右。现阶段我国商业地产领域竞争激烈,一方面新增的项目不断入市,另一方面一些过往占据核心商圈或者人流优势的项目被市场逐渐淘汰、轮换。数据端显示,2017年,全国20大主要城市的商业物业存量高达1.3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6%,预计全年存量达到1.62亿平方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对这些存量资产进行升级改造,如何借助运营管理的力量激发其商业价值,是开发商及投资者们能否盘活资产的关键,也成为商业地产行业新的考题。
商业地产行业现状分析,“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要求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比照发达国家同期产业发展的状况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心。教育、养老、医疗、旅游、体育等战略新兴产业将引领市场趋势;民生服务消费将在居民消费中占据愈来愈大的比重,在“互联网+”助推下,服务消费产业将得到较大发展。商业地产开发商应在宏观层面把握这一趋势,积极推动商业地产在产品、技术和服务运营上,与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多产业链的合作共赢。
2018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延续平稳态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在此背景下,全国商业地产销售面积保持高位,特别是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仍保持同比增长。同期,商业地产开发投资额和新开工面积则呈同比下降态势。商业地产市场运行出现宏观环境和企业投资行为背离、商业地产销售和投资背离、商业开发和住宅开发的背离,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商业地产运行模式变革叠加商业供求关系调整对市场运行带来的持续冲击。同时,挑战中也孕育着机会,各类市场参与主体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坐标。
总体来看,我国商业地产进入产品升级换代时期。商业地产是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住宅房地产、以工业生产功能为主的工业地产等。未来,传统“短平快”的开发销售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如何借助运营管理的力量激发其商业价值,是商业地产行业新的考题,也是新的发展机遇。以上便是商业地产行业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