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有2伏,4伏,6伏,8伏,12伏,24伏等系列,容量从200毫安时到3000安时。蓄电池是工业化最早的二次电池,自1859年发明至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但是该产业的发展仍然方兴未艾。以下对蓄电池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蓄电池行业技术特点分析,随着世界能源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蓄电池的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展,市场需求量也大幅度的升长,在二次电源中,蓄电池已占有85%以上的市场份额。据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蓄电池市场规模仅仅为372.1亿美元,到2016年,全球蓄电池市场规模437.5亿美元,2017年达到了442.3亿美元,蓄电池行业预计2018年全球蓄电池市场规模将达445.2亿美元。未来五年行业将保持平稳缓慢增长,预计2020全球蓄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459.8亿美元。
从我国专利技术申报情况看,蓄电池行业在近几年的总体技术发展防线是电池结构改进及电池型号开发。而国外专利技术则主要涉及现金的薄型极板双极式铅电池、使用模块结构的密封电池和胶体电解液铅电池。因此,我国的专利技术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现从三大生产工艺来分析蓄电池行业技术特点。
(1)来料:对蓄电池生产厂商,一般直接从具有资质的冶炼公司采购合金铅,对于免维护蓄电池,合金铅指的是铅钙合金。蓄电池行业技术特点分析,需要对合金铅的成分进行分析,将钙、铅、锡等金属的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杜绝杂质如铁、铜等金属的含量超标。
(2)合金配制:将合金铅输人熔铅炉中进行熔化,配制所需的铅合金。这个过程需要对熔铅炉内的温度和搅拌时间进行控制。对配制完成的合金,需要再次进行光谱分析,保证合金成分满足要求。
(3)铅带轧制:将制成的合金通过铅带碾压设备制成铅带,成卷存放,以备后续工序使用。
(1)来料:蓄电池厂商外购电解铅,与合金铅一样,需要对来料进行光谱分析等,控制材料成分。同时,还需要外购硫酸和纯水,配制成各种浓度的稀硫酸,以备铅膏和制过程和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使用。
(2)铅粉制造:首先将来料电解铅在铸粒机中制成铅块,再将铅块输送到铅粉机内。目前,国内较多采用球磨机研磨铅块制成铅粉。铅块在球磨机的滚筒内进行研磨。滚筒工作时按照一定的设计转速转动,既要保证铅块不会因转速过快而随滚筒壁转动,又要保证铅块不会在较低位置下落,使铅块之间不断地碰撞和摩擦,进而形成不同尺寸的颗粒。同时,由通风系统输人具有一定湿度的高温空气,铅的表面将受到空气中氧的作用发生氧化,放出热量。蓄电池行业技术特点分析,铅的氧化物与纯铅的性质不同,在摩擦和撞击的作用下,铅的氧化物将从铅的表面脱落,进一步被磨细,进而得到所需的铅粉。生产中主要通过铅粉的氧化度、视密度、吸水率等参数来衡量和控制制成铅粉的质量。
(3)铅膏和制:首先将一定量的铅粉和添加剂投放到和膏机中干混均匀,然后加人定量的水并使铅粉均匀湿润,再缓慢加人一定量指定浓度的硫酸溶液,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热量,必须进行冷却降温处理,同时采用水冷和风冷,以确保铅膏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控制加酸结束时铅膏温度不高于70℃。在加酸结束后,和膏过程继续进行,直到铅膏温度低于40℃:。这时,如果铅膏密度和稠度合适,即可取出如果出膏时膏温较高,铅膏可能会进行反应而变硬。对制成的铅膏,通过铅膏视密度和针人度来衡量和控制制成铅膏的质量。在铅膏和制过程中,正、负铅膏应分别使用不同的和膏机分别配制,以防极性污染,影响电池性能。
蓄电池行业技术特点分析,从库房取出制成的铅带,采用拉网工艺,将铅带扩展成板栅。对制成的板栅,主要控制和检测板栅的高度、节点厚度、尺寸、重量等参数在标准范围内,并且不得有边框断裂,筋条断裂需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内。板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蓄电池的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以往蓄电池厂商多采用铸造工艺来制作板栅,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我国蓄电池产业呈现出较强的竞争性市场结构。而且,蓄电池产业有逐步向上市公司和知名品牌企业集中的趋势。蓄电池行业技术特点分析,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汽车、通信、电力、铁路交通、信息、广播电视等产业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对蓄电池的需求日益增长,大大促进了蓄电池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