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我国酒店业规模扩张速度加快,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集团间的规模水平呈现两极分化态势较为明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酒店业诸多因素影响,行业内并购发展成为一个关注焦点,国内品牌酒店发展规模呈现明显扩张态势。从酒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形势来看,众多经济型酒店集团将会谋求从发展模式上进行突破,比如走市场细分、产品优化升级等道路。
在租金、人工等成本不断提高,而入住率、房费不断下降的双重压力下,经济型酒店开始集体向中端转变。
在经历迅猛扩张后,经济型酒店开始走下坡路——入住率、房费双降。如何应对成本上涨、收益减少、新物业难寻等困境,成为一道难题。
“很多产业在中国市场容易产生‘一窝蜂’,然后就进入寒冬。2002年,经济型酒店开始崛起,之后进入高速发展期,中国经济型酒店产业把别人几十年的发展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走完了,这令市场有些不消化。”首旅酒店总经理孙坚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酒店成本持续上涨,物业的供给大不如前,其决定将存量物业做升级,控制成本。
记者从如家、锦江系、华住和亚朵等诸多酒店业者了解到,很多酒店巨头将目标纷纷瞄准存量,将适合的经济型酒店改建为客房价较高的中端酒店。
“中端酒店由于客房收益是经济型酒店的几倍,收益较高且回报期更短,一般5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而高端酒店投资额动辄上亿元,而且目前高端酒店市场平均入住率很低,有时只有50%左右,高端酒店的投资回报并不十分理想。”华美首席知识专家赵焕焱指出,相对而言,中端酒店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酒店投资开发模式之一。
“酒店市场到这个阶段,需要并购重组来对未来方向进行梳理。这几年我们看到三四线城市的变化很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实合并、整合是一个通用的逻辑。在过去的一年半中,华住和雅高、如家和首旅、锦江和铂涛以及维也纳都进行了资本整合。”孙坚表示。
记者在上海延安西路了解到,一家原本品牌为莫泰的酒店经改建后成为如家精选、和颐酒店等系列产品后,房价从原本的每天约200元提升到每天400多元。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酒店客房收益。”孙坚告诉记者,如家和首旅酒店在未来可以减少不良区域市场的开店数量,重点将现有合适的酒店升级为中端酒店产品,向存量要空间和发展。
最新2016-2021年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显示,2016年经济型酒店市场竞争依然非常激烈,市场扩张速度上将会继续减慢,但仍然保持低速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