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 年中国碳酸饮料行业正处于结构性变革的关键阶段,健康消费趋势与渠道变革双重驱动市场重构。超五成消费者每周饮用 1-2 次碳酸饮料,低糖、无糖产品成为主流选择,5-6 元价格带占据市场核心地位,线上渠道与即时零售的崛起更重塑了行业竞争格局,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的攻防战愈发激烈。
碳酸饮料消费已呈现明显的低频化与节制性特征,消费者普遍将其作为偶尔的享受型选择。数据显示,2025 年消费者饮用碳酸饮料的频率中,“每周 1-2 次” 占比最高,达 55.74%;“每月少于 3 次” 占比 20.98%;“每周 3-4 次” 占比 18.69%;而 “每周 5 次以上” 的占比仅为 4.59%。
健康消费趋势深度重塑碳酸饮料市场,低糖和无糖产品成为消费者青睐的主流。在含糖量关注情况中,偏好低糖的消费者占比 60.66%,偏好无糖的消费者占比 17.38%,两者合计超过七成;不关注含糖量的消费者占比 11.48%,偏好多糖的消费者占比最低,仅为 10.48%,反映出高糖碳酸饮料的市场接受度持续走低。
消费者对碳酸饮料价格保持理性敏感,市场已形成以 5-6 元为核心的主流价格带。在可接受的最高单价调查中,5-6 元区间占比 38.69%,3-4 元区间占比 22.62%,7-8 元区间占比 18.03%,9-12 元区间占比 9.84%;3 元以下和 12 元以上的接受度较低,分别为 6.56% 和 2.95%,价格无所谓的消费者仅占 1.31%,极端低价和高价的碳酸饮料市场空间相对有限。
中国报告大厅《2025-2030年中国碳酸饮料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消费者对碳酸饮料品牌的忠诚度主要源于产品口味、品牌信任与合理定价三大因素。数据显示,“习惯了产品口味” 以 57.45% 的占比成为首要原因,“品牌可信赖” 占比 48.58%,“其产品价格合理” 占比 42.55%,三者共同构成了碳酸饮料品牌留住消费者的核心支撑。
此外,“认可其品牌文化” 占比 37.94%,“该品牌产品多样常新” 和 “其产品营养价值高” 占比相近,均为 35% 左右,表明品牌文化、产品创新与营养价值也是影响消费者忠诚度的重要因素;而 “营销方式吸引人” 占比最低,为 32.27%,显示营销手段对碳酸饮料品牌忠诚度的影响相对有限。
当前碳酸饮料市场已形成传统汽水、风味汽水、无糖碳酸饮料及功能性碳酸饮料四大产品矩阵。传统汽水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市场份额因健康消费趋势逐步收缩;风味汽水凭借果味、茶味等创新口味获得年轻消费者青睐;无糖碳酸饮料以 “零糖零卡” 为核心卖点,通过天然甜味剂替代蔗糖实现口感与健康的平衡;功能性碳酸饮料则通过添加膳食纤维、维生素或益生菌等成分,满足消费者精细化健康管理需求。
市场竞争呈现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攻防对峙的格局。国际品牌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完善的销售渠道,仍占据约 87% 的市场主要份额,其增长动能主要来自无糖系列产品;本土品牌则通过差异化策略突围,部分企业以 “0 糖 0 卡 0 脂” 为核心理念,推出气泡水、电解质水等多品类矩阵,部分区域品牌通过 “健康化 + 国潮化” 双轮驱动,在餐饮渠道深耕并拓展全国市场,其中某国产汽水品牌 2024 年销售额同比攀升近 30%。
细分赛道竞争持续加剧,无糖碳酸饮料成为主战场。部分品牌通过 “真茶、真果汁、减糖” 理念解决消费者 “想爽又怕负担” 的痛点,部分品牌以差异化口味实现销量突破,还有品牌将气泡感与茶饮结合,开辟 “碳酸茶饮料” 新品类;功能性碳酸饮料领域,部分品牌通过绑定运动、电竞等场景,精准触达年轻消费群体。
传统商超渠道仍是碳酸饮料品牌曝光的主阵地,但渠道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线上渠道与即时零售的崛起重塑了行业生态。美团闪购、饿了么等平台的碳酸饮料订单量年增显著,企业通过 “15 分钟达” 冷链服务满足消费者即时消费需求;自动贩卖机聚焦高流量场景,支持 “刷脸支付 + 会员积分”,单台日均销售额得到提升;私域流量运营方面,品牌通过小程序、社群营销实现用户精细化运营,复购率较传统渠道高出数倍。
数字化时代推动下,电商平台、社交媒体以及即时配送 APP 等线上渠道已成为碳酸饮料销售的重要途径,2024 年线上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的占比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制定精准营销策略和个性化产品推荐,进一步提升了碳酸饮料的市场渗透率。
区域市场呈现梯度发展特征,下沉市场成为新的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人均消费额高,消费者对高端碳酸饮料的接受度强;中西部地区受益于城镇化进程加速与消费习惯转变,市场潜力逐步释放;企业通过渠道下沉与产品适配,如推出迷你罐、家庭装组合等,持续挖掘农村及小镇市场的消费潜力,部分品牌通过专注餐饮渠道实现了在下沉市场的快速渗透。
碳酸饮料行业面临多重挑战,健康观念冲击、成本压力、市场竞争与产品同质化问题尤为突出。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提升,使高糖碳酸饮料市场份额受到即饮茶等健康产品的挤压,部分传统品牌面临销量下滑;糖和二氧化碳等关键原材料价格上涨,叠加环保政策要求下环保包装与可持续生产工艺的推广,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同时,产品同质化现象显著,国际品牌的市场主导地位也对本土品牌构成较大竞争压力。
未来碳酸饮料行业将朝着健康化、高端化、全球化与绿色化方向发展。健康化方面,无糖碳酸饮料占比将持续提升,功能性成分添加成为新趋势,添加 GABA 的助眠饮料、含益生菌的肠道健康饮料等细分品类有望爆发,植物基碳酸饮料及气泡水与果汁、茶、咖啡的跨界融合将满足更多元需求;高端化方面,玻璃瓶、艺术罐等高端包装占比提升,限量版产品溢价率较高,品牌快闪店、主题酒吧等线下场景提供定制化服务,提升单客消费;全球化方面,国产碳酸饮料加速向全球品牌转型,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拓展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绿色化方面,企业将采用可降解包装和低碳生产工艺,响应 “双碳” 目标与相关政策要求。
2025 年碳酸饮料行业在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觉醒的双重驱动下,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的深刻转型。消费端呈现低频化、健康化、价格理性化特征,低糖无糖产品、5-6 元价格带与品牌核心价值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市场端,国际品牌坚守主导地位,本土品牌凭借差异化创新与国潮赋能实现突围;渠道端,线上渠道与即时零售重塑行业生态,下沉市场成为新增长极。面对健康观念冲击、成本压力等挑战,碳酸饮料行业需持续聚焦产品健康化创新、渠道融合升级与绿色转型,通过口味优化、功能强化、场景拓展与数字化运营,在结构性调整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引领理性享受的消费新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