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天然矿泉水产业具有投入少、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我国矿泉水消费潜力巨大 —— 拥有消费能力的人口规模相当于欧洲,但欧洲人均年消费矿泉水 120 升,我国人均年消费仅 1.67 升。广西凭借丰富的天然矿泉水资源,尤其是河池巴马矿泉水的优良品质,具备成为国内重要高端矿泉水生产基地的潜质。目前当地 118 家矿泉水、天然泉水企业参与水源地年度检测,市场常见 20 个左右瓶装水品牌,巴马丽琅等本土高端品牌已辐射一线城市,但其产业规模与资源优势仍未完全匹配,2025 年的布局优化成为突围关键。以下是2025年矿泉水产业布局分析。
广西矿泉水产业已迎来阶段性突破,巴马丽琅、九千万等高端品牌声名鹊起,其中巴马丽琅在广西高端矿泉水市场占有率超过 40%,位列全国高端矿泉水行业前六位。但产业整体仍面临多重制约:缺乏长期发展规划导致政策支持不足,矿泉水产业配套产业链条尚未形成;低门槛引发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与破坏性开发,削弱了专业化协作效能;品牌建设与市场投入匮乏,专业营销推广缺失;恶性模仿与低价竞争频发,个性化运作模式缺位,独特资源优势与市场空间亟待释放。
顶层设计是矿泉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需通过规划与政策双轮驱动培育发展动能。应深入调研矿泉水资源特点与趋势,制定专项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总体思路、重要任务与保障措施;同步出台扶持意见,从金融、财政、税收、土地、审批等维度提供具体支持。通过制度完善助力矿泉水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点,为高端矿泉水品牌打造筑牢政策根基。
《2025-2030年中国矿泉水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企业兼并重组与集团化运营成为矿泉水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需重点扶持本土优势品牌成长为龙头企业,鼓励通过并购整合、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构建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依托龙头企业联合多方力量建立矿泉水产业创新联盟,促进技术与产品创新;以高端矿泉水品牌为核心,规划建设休闲养生小镇,延伸健康与旅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
水源地保护是矿泉水产业不可逾越的生态红线,需将其深度融入区域乡村建设进程。结合乡村建设各阶段要求,建立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重点守护巴马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水源地,打响 “长寿乡・养生水” 特色品牌。完善矿泉水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实施 24 小时动态监测,确保水源品质稳定与资源永续利用,为矿泉水品牌注入生态公信力。
优化产业环境需构建 “高门槛、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 的发展格局。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企业,破解 “小、散、乱” 布局问题;引导企业在交通枢纽建立营销中心,推动竞争聚焦于技术、质量与服务,杜绝恶性竞争。统一组织高端矿泉水品牌参与国内外展会,强化宣传推介力度;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治理,规范商标使用,打击假冒伪劣与不正当竞争,助力广西矿泉水行业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2025年的矿泉水产业布局中,广西既拥有人均消费差距带来的市场空间,也具备巴马水源等独特资源优势。通过政策扶持、企业整合、水源保护与市场规范的多维度发力,不仅能破解当前产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足的难题,更能推动巴马丽琅等品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让广西高端矿泉水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席位,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深度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