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航运市场格局持续演变,中美贸易关系对国际海运业的影响日益显著。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海事部门近期针对特定船舶制定了新的收费政策,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这一举措不仅涉及超过千艘国际航行船舶的运营成本调整,更折射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维护海运权益方面的坚定立场。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船舶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告,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满足特定条件的美国相关船舶实施阶梯式收费机制。具体对象包括:
该政策覆盖范围涵盖约300万净吨位国际航行船舶,预计每年将产生超过15亿元人民币的专项收费。此举是对美国对中国海运企业加征港口服务费措施的对等反制。
新收费标准分四阶段实施:
数据显示,单艘船舶年度最高收费航次限制为5次。对于挂靠多个中国港口的船舶而言,仅在首港计费的设计显著降低了合规成本,体现了政策设计中的行业友好性考量。
据测算,该政策实施后:
这将促使部分航运企业重新规划航线网络,可能推动3%-5%的货运量转向其他运输路径。然而政策设置的五年过渡期,为市场调整提供了缓冲空间。
新政要求港口海事部门建立专项收费台账系统,预计2026年将完成覆盖全国主要港口的数据直报平台建设。相关统计显示:
为确保政策有效执行,海事机构正强化船舶所有权、建造地等核心数据的数字化验证手段。
此次船舶特别港务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海运领域主动运用规则维护行业权益的新实践。通过精准的数据支撑和分阶段实施策略,既保持了政策弹性空间,又有效回应了国际经贸摩擦带来的挑战。随着相关配套措施逐步落地,预计2026年中国港口涉美船舶运营数据将呈现显著结构性变化,为全球海运市场格局演变提供重要观测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