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10-2022年,中国铝制品出口额由15.9亿美元增至56.9亿美元,年均增长11.2%,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从4.24亿美元跃升至16.93亿美元,年均增速12.2%,高于全球平均。引力模型测算显示,沿线国家人均GDP弹性1.217、FTA虚拟变量系数0.942,均显著为正;距离弹性-1.427,距离每增加1%,贸易额下降超1%。东盟占比62%稳居首位,南亚、中亚不足10%,增量空间巨大。随着RCEP关税递减、中老铁路开通,2025年沿线铝制品出口占比有望突破35%,成为行业增长主引擎。
《2025-2030年中国铝制品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铝制品出口总额56.9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29.8%,较2010年提升6.3个百分点。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仍列前三,但份额合计降至29.9%;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强合计占沿线出口20%,成为铝制品企业深耕重点。
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沿线国家人均GDP系数1.217,远大于国内0.999,收入每提高1%,铝制品进口额增加1.217%,需求富有弹性;人口规模系数0.807,人口大国需求稳健但弹性不足,为铝制品出口提供规模基础。
距离变量系数-1.427且显著,表明运输成本对铝制品出口抑制明显。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开通后,昆明—万象运输时间由72小时缩至32小时,运费下降约18%,沿线“相对距离”缩短,为铝制品出口释放约2.3个百分点增量。
是否签署FTA虚拟变量系数0.942,意味着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可使铝制品出口额几乎翻倍。RCEP下马来西亚、泰国铝型材基准关税由5%→0,2023年中国对两国铝制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4%和19%,制度红利持续释放。
2022年南亚、中亚合计占比仅9%,远低于东盟62%。印度人均GDP突破2500美元,城市化率不足35%,铝门窗、幕墙需求快速升温;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基建投资年均增长8%,铝模板、结构体需求旺盛,成为铝制品出口新蓝海。
铝制品行业现状分析指出,随着中欧班列、中老铁路加密,铝制品集装箱运费下降18%,以20吨集装箱为例,节省运费约540美元,折合吨铝成本降低190元;叠加RCEP关税减免,吨铝利润提升150元,2025年沿线出口利润贡献有望突破30亿元。
引力模型证实,人均GDP、FTA、人口规模对铝制品出口显著正向,距离显著负向。东盟占比62%继续领跑,南亚、中亚不足10%空间最大;RCEP关税递减、铁路网络加密使运输成本下降18%,制度与物流双红利叠加,预计202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铝制品出口占比将突破35%,年均增速保持12%以上,成为行业增长主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