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晶圆代工行业正经历动态调整。在国际形势变化与市场需求波动的双重影响下,2025年第一季度产业表现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而第二季度则迎来新的增长信号。本文聚焦晶圆代工领域最新数据及政策动向,分析其背后驱动因素,并展望未来市场趋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晶圆代工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根据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晶圆代工产业营收达364亿美元,同比下降约5.4%。这一降幅主要受消费电子市场淡季效应及部分领域库存调整拖累。然而,国际供应链风险加剧促使客户提前备货,叠加中国延续的旧换新补贴政策效果显现,有效缓解了行业下行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晶圆代工细分领域中,AI与高性能计算(HPC)相关芯片需求持续强劲,成为支撑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的重要力量。例如,部分厂商通过承接紧急订单维持营收稳定性,凸显出高端制程技术的不可替代性。
进入第二季度,晶圆代工行业动能逐步放缓,但多重积极因素正在蓄势待发。首先,中国旧换新补贴政策带来的拉货潮预计将持续至年中,推动消费电子类芯片需求回暖;其次,下半年智能手机新品上市前的备货窗口即将开启,有望带动成熟制程产能利用率回升;此外,AI算力基础设施投资加速,进一步巩固了先进工艺晶圆代工的需求基础。
行业分析指出,上述驱动因素将共同促成第二季度晶圆代工业绩环比增长。数据显示,前十大厂商营收预期较第一季度显著改善,其中HPC与车用芯片等高附加值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从更长远视角看,晶圆代工行业的核心矛盾仍围绕技术升级和市场多元化展开。先进制程(如3nm及以下)的研发投入持续攀升,头部企业通过差异化工艺抢占高端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地缘政治风险推动产业链本地化布局,中国、美国、欧洲等地区加速推进半导体产能建设,但短期内全球分工体系难以被完全打破。
政策层面,各国补贴与产业扶持政策的差异可能加剧竞争分化。例如,中国市场因内需规模庞大及政策连贯性,成为晶圆代工企业维持增长的关键战场之一。
2025年晶圆代工业呈现“前低后高”发展态势:第一季度虽受季节性和局部需求疲软拖累,但政策与急单支撑了行业韧性;第二季度在终端备货和AI算力需求推动下,有望实现环比增长。未来,技术竞争与区域供应链重构将继续主导晶圆代工行业的格局演变,而中国市场的政策红利和庞大内需将持续发挥关键作用。企业需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灵活应对市场需求波动与地缘风险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