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2025年,教育培训行业呈现出诸多新趋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的教育培训业务在其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国有企业教育培训业务在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方面的作用、面临的困境以及优化路径。
国有企业的教育培训机构积极行动,为乡村人才规模的壮大贡献力量。一方面,组建各类服务团队并选派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工作。每年,各级国有企业教育培训机构都会派出不同类型的人才队伍,涵盖长期与短期服务。例如,选派优秀干部职工担任乡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活动,组建专家团队及技术人员定点服务项目,派遣宣传工作队进行理论、科技与普法宣传等。以广西某出版传媒集团为例,其长期围绕乡村振兴中心工作,派遣工作团队赴多个乡镇和农村开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志愿服务。2021 年 3 月,该集团派出工作团队到广西 33 个乡村服务点开展 “乡村阅读” 项目,有力推动了乡村文化建设,这些企业员工也成为乡村服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合作协议,促使合作单位(如行业企业)派出技术人员或骨干参与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扩大了乡村人才队伍规模。
国有企业的教育培训业务通过两条关键途径提升乡村人才队伍素质。其一,持续向乡村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乡村人才队伍注入新活力。其二,针对不同人员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各类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农村部分农民由于缺乏文化学习和技术技能培训,综合素质难以满足乡村振兴需求。国有企业教育培训机构通过派出具备不同专业背景和技术技能的专家与骨干,为乡村各类人员开展多层次、多时长、多类型、多形式的技术技能培训,有力促进了乡村人才队伍素质的稳步提升。
乡村人才队伍包含农业生产经营、公共服务、科技、二三产业发展、治理等多类人才,当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待提升、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国有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在优化乡村人才队伍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人才数量不足问题,通过选派服务人才予以解决;对于人才素质待提升问题,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加以助力;对于人才分布不均衡问题,除输送驻村优秀员工和服务团队外,还通过调研开设相关专业或短期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培养短缺和急需人才,推动乡村人才队伍在数量、素质、分布等方面实现结构优化。
在现实中,人才 “下不去” 是国有企业教育培训赋能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调查,部分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到县乡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的意愿较低,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担忧县乡工作环境艰苦,交通、购物、医疗卫生、文娱等条件差,生活不便,难以适应;二是专业与县乡产业结构需求不匹配,认为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知识和技能;三是需照顾家中老人小孩。
国有企业每年派出的干部职工虽扩充了乡村人才振兴队伍,但部分员工素质能力与乡村振兴需求存在差距。表现为:一是专业方向与乡村振兴所需人才要求不符,如乡村急需农村电商、教师、卫生健康等人才,而部分挂职员工专业并非这些领域,工作开展困难;二是技术技能和实践能力不足,部分员工专业对口但因学校课程与乡村实际结合不紧密,技术技能与实际需求脱节,且新员工实践经验欠缺,难以胜任重要岗位;三是心理素质有待加强,部分员工面对乡镇基层的工作压力和艰苦环境,易产生焦虑、厌烦等心理。这既与员工自身有关,也反映出个别国有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需求的不契合。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国有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的重要职能,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基础保障方面,部分培训场地和设施设备简陋或缺乏,师资和经费保障不足,难以满足大批量高质量培训需求;在培训内容体系方面,针对乡村振兴开发的培训体系不健全,围绕乡村主导和特色产业开展培训的能力薄弱,教学资源库匮乏;在培训形式上,未能充分结合农村实际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无法满足培训对象需求;在培训持续性方面,难以提供长期稳定的培训服务。这些问题导致职业技能培训效果不佳。
针对员工素质与乡村振兴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国有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实施 “企业 + 田园” 培养模式,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素养又熟悉乡村环境的人才。建设面向智慧农业的实训平台和基地,如在重点乡镇打造 “三农” 职业教育实践研修基地和农村技能培训基层阵地,并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农村开展实践活动,使其熟悉农村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实施定向培养工程,从服务乡村振兴角度出发,定向招收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基层农技人员等,实行单招政策并适当降低文化分数,进行定制培养,将其塑造为服务乡村振兴的 “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学习结束后输送到乡村岗位,激发农村产业发展活力。
针对员工服务乡村振兴意愿不强的情况,国有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开展理想信念、成才观和职业观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正确观念,鼓励其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号召相结合,积极投身乡村基层挂职锻炼。二是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提前告知乡村工作情况,增强干部职工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使其能在乡村安心工作并取得成绩。三是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大力宣传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的国有企业员工的先进事迹,激励更多优秀员工参与,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建功立业的信心。
国有企业教育培训行业机构应积极履行服务社会职能,灵活选派技术技能骨干和人才团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乡村党建、产业发展、乡风培育、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选派专家团队和技术人员开展服务,如制定乡村发展规划、组织涉农专业员工挂职、选派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开展 “三下乡” 实践活动、提供科技和技术咨询服务等。为保障工作开展,教育培训机构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人才下乡,并制定考核评估指标,定期进行考核,确保服务措施落实且取得实效。
乡村振兴需要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当前部分乡村人才素质与需求存在差距,对职业培训需求迫切。国有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应主动承担乡村人才培训工作。在培训持续性方面,构建长效培训机制,制定政策制度、培训规划和具体方案,根据乡村不同发展阶段需求提供持续培训。在培训对象方面,以农民群体为重点,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升农村 “造血” 能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在培训内容方面,增强合理性和系统性,避免深奥理论宣讲,确保培训通俗易懂且系统全面。在培训方式方面,注重灵活性,结合培训对象工作特点,采用线上培训、田间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在经费保障方面,设立专项经费或争取政府、行业企业支持,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国有企业的教育培训业务对乡村人才振兴意义重大,虽面临挑战,但通过创新人才培养、强化思想教育、发挥专业优势以及优化职业培训等措施,有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