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2016年末,全国人大、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北京市教委等“扎堆”发布了针对教育培训的政策,其中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和包容政策备受关注。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系列政策加速了“公与民”融合,未来的教育改革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长期以来,以公立学校为主的体制内教育和以社会培训为主的体制外教育,在课内与课外互为补充。但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一系列新政的“扎堆”推动,二者的关系或将改变……
1 全国人大常委会(11月7日)
通过《民办教育促进法》三审,允许教育机构登记注册为营利性质,加快行业的开放整合。
2 国务院(8月8日)
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及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并称要重点发展教育与培训等新兴服务业。
3 国家发改委(11月29日)
就进一步扩大消费政策措施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丛亮直言,在教育培训等消费需求快速增加的领域,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制约了消费的持续扩大和升级。
4 北京市教委(9月27日)
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支持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品牌化、集团化发展,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基金奖励等制度,完善民办教育公共财政扶持和资金使用政策。
截至目前,北京市教委通过购买服务、公开招标的方式,已引进新东方、好未来、学大等13家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到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昌平、大兴、平谷等10个区的101所中小学的学科教学改革中。迄今,各个机构共派出教师600余人进入学校,产生约18万课时,覆盖学生约4万人。
上述政策无一例外地体现了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和包容。据相关人士表示,之所以大力推进民办教育的发展,是因为“民办教育以优质师资队伍和灵活的教学方式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体制内教育的‘试验田’与‘推动者’。”
那么,民办教育机构都探索了哪些前沿教学模式?北京市教委为何选择新东方、好未来作为首批参与机构?我们不妨以这两家企业近年的产品布局一探究竟。
在线教育产品
新东方在线、学而思网校的直播、录播课程,在近一年的财报中成绩显著。其以趣味生动、符合碎片化时间利用特性的教育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获得了老师和家长的喜爱。
双师课堂
新东方与好未来都在探索双师模式,虽然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但从长远来看,双师模式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新颖的教学模式也更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兴趣。
自适应学习
自适应学习的兴起主要是由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科技与在线教育有机结合,以期实现个性化学习,这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新东方与好未来都在提前构建自适应学习产业链。新东方与ATA、微学明日等推出自适应学习平台。今年,好未来正式宣布战略投资全球领先的自适应学习平台Knewton,并与对方签署全方位的业务合作协议,后者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自适应学习平台。
2016-2021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在近十年来,中国的教育体制经过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近几年来,随着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迭代,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正在加快渗透、融合。这种变化既出于中国教育对中国社会快速变动的回应,也在很大部分出于向西方学习的目的。随着信息资源的透明化、市场需求的不断攀升,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推动,相信体制内教育与体制外教育将会越来越交融。
国际教改链接
在国际教育市场中,公立教育体系早已看到民办教育机构在市场化竞争的压力下,在教育的个性化、创新化等方面积累的优势,想方设法与“民办优势”拉近距离。近年来,从教务工具,到教学产品、教学研究等,处处有民办教育机构与体制内教育合作的例子。
2011 年,亚利桑那州立学校尝试与网络培训公司Knewton合作对传统课堂教学展开改造,通过在线平台实现了个性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两个学期后效果显著,这所公立学校的课程退课率从原来的 13% 下降到 6%,通过率则从 66% 上升到 75%。
此外,培生集团旗下的Connections Education得到了相关州政府的认可和资助,在美国21个州建立了完全在线的公立网络学校,在2011 学年,已拥有学生超过4 万人。
在国际,公立学校与民办机构已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共生关系,形成“1+1》2”的合力,为更多国民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