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的时代浪潮中,大栅栏琉璃厂地区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2025年,琉璃行业政策不断优化,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复兴带来新契机。大栅栏琉璃厂地区的保护复兴工作,不仅关乎区域自身发展,更对旧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北京旧城中极具特色的传统市井文化区,东、西琉璃厂历史文化保护区则承载着城市传统文化。大栅栏琉璃厂地区历史发展脉络丰富,它曾是金中都与元大都新旧都城的连接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促使其形成斜街格局。明永乐时期,随着北京城改建,大栅栏地区商业发展加速;清代,这里成为北京最繁华的市井区,琉璃厂更是成为著名的文玩古籍和民间工艺品市场。民国时期,前门大栅栏地区成为综合商业和金融中心。新中国成立后,虽在 20 世纪 80 年代逐渐退化为普通商业聚集区,但其 “三纵九横” 的空间格局和众多传统城市元素得以保留,经修缮整治,如今已成为展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魅力的重要窗口。
该地区历史文化价值显著。从区位看,地处首都核心区中心,紧邻天安门,交通便利,地域价值高。格局上,大部分地区格局、建筑与尺度保存完整,历史信息丰富。风貌方面,拥有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街道肌理,建筑形式多样,是老北京建筑风貌的集中体现。在文化传承上,孕育了独特的京商文化,展示了历史上的市井功能变迁,传承着北京都城的历史记忆。同时,“大栅栏”“琉璃厂” 品牌获得广泛社会认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在当下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进程中,保护该地区意义重大。
近年来,相关部门围绕大栅栏琉璃厂地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在规划、政策、资金和组织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在规划制定上,先后颁布实施多个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将大栅栏及东、西琉璃厂街划入历史文化保护区,并编制了一系列地区保护规划,为地区保护整治提供指导。政策实施方面,在规划、用地、街区建设试点、市政建设及房屋修缮等领域出台多项政策,为地区有机更新提供依据。资金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在文物修缮与保护、文化产业扶持、旧城人口疏解等方面加大投入,市区政府累计投资 80 亿元,为地区发展创造条件。工作组织及运作模式也实现创新,成立各级保护委员会,组建相关机构,形成 “三位一体” 工作格局,并探索多种改造模式,保障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
通过这些工作,大栅栏琉璃厂地区取得显著成效。历史风貌逐步改善和恢复,启动多项整治和修缮项目,恢复商业街历史风貌,修缮重要历史建筑,形成协调的开放式景观。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完成多条胡同街巷市政基础设施及道路改造,实施惠民工程,通过多种利益分享模式和人口疏解方式,提升居民居住条件。传统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该地区成为重要的文化和旅游功能区,通过调整业态、举办活动等方式,重塑品牌,推动传统产业发展。
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大栅栏琉璃厂地区保护复兴仍面临诸多问题。城市功能方面,人口稠密,老龄化和低收入人群比例大,外来人口聚集,公共空间缺乏,居住与产业功能交织,影响宜居环境和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工作有待加强,房屋产权结构复杂,建筑年久失修,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居住环境差。风貌保护方式需要创新,许多历史建筑被占用且存在加建改建现象,历史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需更好结合,已腾退建筑的价值也需深入挖掘。产业业态相对低端,商业与旅游等产业缺乏规划定位和引导,传统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新兴产业业态培育不够,产品低端同质化,品牌宣传力度不足。
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政策不完善,项目审批流程复杂,缺乏特殊便利流程,人口疏解配套扶持政策不足,直管公房管理手段缺乏。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有待建立,地区发展资金需求量大,但社会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政府资金统筹效应弱。区域指导性规划不明确,现有规划与实施规范指标不一致,增加项目实施难度,急需新规划指导长远发展。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琉璃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为推进大栅栏琉璃厂地区保护复兴,需按照 “成熟一块、启动一块、见效一块” 的原则,开展重点工作。组织编制地区保护发展规划,对地区进行详细普查,综合考虑现状和发展趋势,编制中长期指导型规划,明确地区定位和地块功能划分,细化规划指标。加快推进历史建筑腾退修缮及保护利用工作,对被占用的重要历史建筑进行腾退修缮,创新利用方式,打造各类场馆,带动周边发展。大力提升区域基础设施水平,以交通、环境整治等项目为重点,统筹规划实施,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基础设施对现代城市功能的支撑能力。继续推进街区保护项目实施,以功能调整引导人口疏解,推进杨梅竹斜街等项目,打造特色商业街坊,形成产业带动效应。促进特色高端服务业发展壮大,挖掘地区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发展胡同文化旅游和特色创意产业等,打造高端服务业集中的功能街区。
完善政策机制是大栅栏琉璃厂地区保护复兴的关键。优化完善相关审批流程,针对地区保护项目特点,优化项目建设审批程序,理顺房屋征收程序,建立旧城区建设规划指标灵活调整机制,提高审批效率。积极创新保护疏解机制,采取多种腾退修缮模式,加大安置房源保障力度,加强法制管理,合理调控人口规模。采取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加大市级专项资金支持,强化政府资金引导放大效应,增强实施主体融资能力,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研究成立保护基金。建立促进地区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综合管理,建立年度计划和回顾总结机制,保障重点项目优先配置,加大历史文化宣传力度,持续推进地区保护复兴工作。
综上所述,在2025年琉璃行业政策的推动下,大栅栏琉璃厂地区保护复兴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梳理其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总结修缮保护工作成效,分析面临的问题及成因,明确重点任务和完善政策机制,有望实现该地区的长远发展。这不仅能保护和传承北京的历史文化,还能为其他旧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复兴提供宝贵经验,推动城市在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建设中实现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