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豇豆行业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动下,展现出显著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豇豆作为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蔬菜,在我国南北方广泛种植,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豇豆病虫害的多发和重发问题,导致种植户频繁过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了豇豆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近年来,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为豇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对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及对策建议的探讨,为我国豇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豇豆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豇豆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涵盖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多个方面,这些技术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豇豆的质量安全水平。
(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豇豆病虫害防控的基础,包括选用抗耐性品种、轮作控害、翻耕晒垡、高温闷棚消毒、科学施肥和清洁田园等措施。例如,海南等热区采用稻豆水旱轮作,对防控豇豆根腐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效果显著。此外,高温闷棚消毒技术在夏日休闲季节应用,通过灌水覆膜密闭棚室,确保累计15天以上的晴热天气,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应用生防菌剂和释放天敌昆虫,有效控制了豇豆病虫害的发生。研究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在防控蓟马等害虫方面表现出色,平均提高防效13%,延长持效期3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10%以上。此外,释放捕食螨等天敌昆虫在田间试验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显著降低了害虫数量,同时提高了物种丰富度。
(三)理化诱控
理化诱控技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趋色性和趋化性,通过悬挂黄蓝信息素诱虫板、使用灯光或昆虫性信息素诱杀等方法,有效控制了豇豆主要害虫的发生。例如,采用40目至60目防虫网可有效阻隔豆大蓟马等主要害虫。此外,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调整诱捕器高度以适应豇豆生长期的变化,进一步提高了防控效果。
(四)科学用药
科学用药技术对保障豇豆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通过抗药性监测和筛选高效药剂,研究人员发现乙基多杀菌素和氟啶虫胺腈等药剂对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精准用药、分阶段用药、组合用药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风险,确保了豇豆的农药残留符合标准。
近年来,我国多个省市的豇豆主产区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通过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显著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豇豆的质量安全水平。2024年6月,全国豇豆抽检样品合格率达到95.9%。
(一)集成示范
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重点,强调分阶段用药和采摘期严格用药管理。2021年至2023年,南方热区5省豇豆主产区共建立绿色防控示范点115个,示范面积达到383公顷,辐射带动5万公顷。全覆盖“防虫网+”IPM技术示范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50%,病虫害防治率达85%,检测合格率100%,延长采摘期1至2个月,产量平均增加30%。
(二)规程制定
行业标准《豇豆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NY/T4023-2021)和《蔬菜地防虫网应用技术规程》(NY/T4449-2023)等正式发布,系统集成了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成果。这些技术规程规范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方面的具体操作,为豇豆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推广实践
自2022年起,全国20个省(市、区)的豇豆主产区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海南省自2022年起推广“防虫网+”技术,截至2024年5月,全省推广面积达到0.5万公顷,豇豆检测合格率显著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在主产区北海市合浦县示范推广“精准监测+健身栽培+生态调控+防虫网+生物农药+科学用药+优化喷雾械材”等技术,有效确保了豇豆主要病虫害不暴发成灾,安全用药示范区病虫害平均防效提高25.17%,主产区绿色防控覆盖率85.17%,平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26%。
为推动豇豆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优化IPM技术体系
各地应因地制宜构建适合当地的IPM技术体系,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例如,全覆盖防虫网+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的IPM技术体系显著延长了施药间隔天数,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确保了豇豆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重视科学用药管理
科学用药对保障豇豆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应加强对种植户的培训和指导,推广分阶段用药、精准施药、组合用药等技术,合理协调用药和采摘时间,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同时,植保部门需对常用药剂进行抗药性监测,公布高抗性药剂清单,提出适宜当地的用药建议。
(三)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
豇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针对豇豆病虫害防控中的“卡脖子”问题,应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例如,研发抗紫外线、保湿等功能的微生物农药剂型,提高防治效果;开发高效的害虫趋避剂或拒食剂,减少害虫为害;改进施药器械,提高药剂沉积和附着效果;开展农药制剂创新,引进更多杀虫机理的药剂进行复配,延缓抗性产生。
2025年,豇豆行业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动下,展现出显著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豇豆的质量安全水平。各地应因地制宜构建适合当地的IPM技术体系,加强科学用药管理和基础应用研究,推动豇豆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种植户的科学用药意识,为豇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